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示妙净居士赵观使师重)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四、《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
既已知有此段大事因缘决定不从人得,则便好顿舍外尘时时自己脚跟推穷
推来推去,内不见有能推之心,外不见有所推之境,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
如水上放葫芦无人动著,常荡荡地,拘牵不得惹绊不得,拨著便动,触著便转。
如是自在如是瞥脱如是灵圣不与千圣同途,不与衲僧措借,直能号令佛祖佛祖号令不得
当人知是般事,便好猛著精彩,向百尺竿头进一步
如进得这一步则不善财童子,于普贤毛孔中行一步,过不可不可佛刹微尘世界
如是而行,尽未来劫犹不能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藏、刹海差别刹海普入、刹海成、刹海坏、刹海庄严所有边际
这般境界,亦不是外边起心用意修證得来只是当人脚跟下本具足道理耳。
不见德山和尚有言:「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
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
何故
毫釐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
及其厌之,又成大患
恁么说话,棒打石人头,嚗嚗实事前所云「内不见有能推之心,外不见有所推之境」,便是这个道理也。
这个道理向事上觑则疾,若向意根下思量卜度,则转疏转远矣。
所以释迦老子法华会上,只度得个八岁女人华严会上只度得个童子,涅槃会上只度得个屠儿
看他这三个成佛样子,又何曾向外取證、辛勤修学来?
佛亦只言:「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
只说为他保任而已且不说有法可传,令汝向外驰求然后成佛
幸有如此体格何故不信
苟能直下信得及,不向外驰求,亦不于心内取證,则二六时随处解脱
何以故?
既不向外驰求,则内心寂静
既不于心内取證,则外境幽闲
祖师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彊名,妄情从何起
妄情既不起真心遍知」。
知内心、外境只是一事切忌作两般看。
记得沩山仰山:「妙净明心,子作么生会」?
山云:「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沩山云:「汝只得其事」。
山云:「和尚适来甚么」?
沩山云:「妙净明心」。
山云:「唤作事得么」?
沩山云:「如是如是」。
观使重身富贵之家,不为富贵囚执,而夙植德本自然知有此段不可思议事,可以生死岸头为舟为航为凭为仗。
时时退步,肯向脚跟推究
乃为立道号曰「妙净居士」,师重勉之
行住坐卧造次颠沛不可忘了妙净明心之义。
妄念起时不必用力排遣,只举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
举来举去,和这举话底亦不见有。
只这知不见有底不见有,然后此语亦无所受,蓦地无所受处,不觉失声大笑一巡便是归家稳坐处也。
多言多语,返相钝置,且截断葛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