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汪状元(二)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九、《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八
万缘休罢日用如此无烦轸念
左右分上欠少个甚么
在世界上可谓千足万足,苟能于此门中翻身一掷何止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而已哉!
杨文公大年,三十岁见广慧琏公除去碍膺之物,自是已后在朝廷、居田里始终一节不为功名所移,不为富贵所夺。
亦非有意功名富贵,道之所在,法如是故也。
赵州云:「诸人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此老此说,非是彊为,亦法如是故也。
大率为学为道一也。
而今学者往往仁义礼智信为学,以格物忠恕一以贯之之类为道只管抟谜相似,又如众盲摸象,各说异端
释不云乎:「以思惟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须弥山」。
生死祸福之际都不得力,盖由此也。
扬子云学者所以修性」,性即道也。
黄面老子云:「性成无上道」。
峰云:「作有义事,是惺悟心
无义事,是狂乱心
狂乱由情念,临终被业牵;
惺悟不由情,临终转业」。
所谓义者,是义理之义,非仁义之义。
而今看来,这老子未免虚空两处
仁乃性之仁,义乃性之义,礼乃性之礼,智乃性之智,信乃性之信,义理之义亦性也。
无义事,即背此性;
作有义事,即顺此性。
然顺背在人,不在性也。
仁义礼智信在性,不在人也。
人有贤愚,性即无也。
仁义礼智信在贤而不在愚,则圣人之道有拣择取舍矣,如天降择地而下矣。
所以仁义礼智信在性而不在人也,贤愚顺背在人而不在性也。
扬子所谓修性,性亦不可修,亦顺背贤愚而已
圭峰所谓惺悟狂乱是也
赵州所谓使得十二时、被十二时使」是也
识得仁义礼智信之性起处,则格物忠恕一以贯之其中矣。
肇法师云:「能天能人者,岂天人之所能哉」?
所以云为为道一也。
大率圣人设教,不求名不伐功。
春行花木,具此性者,时节因缘到来各各相知,随其根性大小方圆长短,或青或黄,或红或绿,或臭或香,同时发作,非春能大能小,能方能圆,能长能短,能青能黄,能红能绿,能臭能香
此皆本有之性,遇缘而发耳。
百丈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
又让师谓马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所以圣人设教,不求名不伐功,只令学者见性成道而已
无垢老子云「道在一芥一芥重,道在天下则天下重是也
左右尝升无垢之堂,而未入其室,见其表而未见其里。
百岁光阴只在一刹那间,刹那间悟去,如上所说者皆非实义。
然既悟了,以为实亦在我,以为非实亦在我。
如水葫芦无人动著,常荡荡地;
触著便动,捺著便转辘辘地。
非是彊为,亦法如是故也。
赵州狗子佛性」话,左右如人捕贼已知窝盘处,但未捉著耳。
请快著精彩不得少间断,时时行住坐卧处看。
书史处、修仁义礼智处、侍奉尊长处、提诲学者处、吃粥吃饭处,与之厮崖,忽然打失布袋,夫复何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