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翻译名义集序绍兴十三年八月 宋 · 释法云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五
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
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其所无,故以此方之经而显彼土之法。
周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狄鞮北方曰译。
通西言而云译者,盖汉世多事北方,而译官兼善西语,故摩腾始至而译《四十二章》,因称译也。
名义者,能诠曰名,所以为义。
能诠之名,胡梵音别。
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
唐有彦琮法师,独分胡梵,葱岭已西,并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
梵音者,劫初廓然光音天神,降为人祖,宣流梵音
故《西域记》云: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
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
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
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音同气韵清亮为人轨则
或问玄奘三藏、义净法师西游梵国,东译华言,指其古翻,證曰旧讹。
岂可初地龙树,论梵音不亲(如以耆阇名鹫,掘名头云谁也,合云姞罗矩吒。)
三贤罗什,译秦言而未正(什译罗睺罗为覆障,译罗怙罗为执日。)
既皆纰缪安得感通
泽及古今,福资幽显
今试释曰:秦楚之国,笔聿名殊;
之时,文质体别。
况其五印度别,千载日遥,时移俗化,言变名迁,遂致梁唐之新传,乃殊秦晋之旧译。
苟能晓意,何必封言,设筌虽殊,得鱼安别。
法云十岁无知三衣滥服,后学圣教,殊昧梵言
由是思义思类,随见随录。
经论文散,疏记义广前后添削,时将二纪
编成七卷六十四篇
十号三身居然列目;
四洲七趣,灿尔在掌。
检阅之劳,资诚證之美。
但愧义天弥广管见奚周,教海幽深蠡测乌尽!
其诸缺疑,倾俟博达者也。
大宋绍兴十三年岁次癸亥仲秋晦日,居弥陀扶病云尔
按:《翻译名义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