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袁秀才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七二、《东牟集》卷一○
比承车马枉顾,且惠之教,感德不忘。
某于道无所闻见而公下问之,试诵其所闻以告。
某尝谓,人之学者既积于中,则必思行于外,思行于外则必求合于人。
求合于人,学者大病也,然有不得已者。
以干嗜利禄,志在于得,其势必求合于人,而在我者惑矣。
足下所论二氏学者之弊,无以为也;
彼更万世而无弊者,孔子一人而已
曾子之学传而为子思子思传而为孟轲
子夏之学传而为段干木段干木之学传而为庄周
足下取《中庸》、《孟子》之言与庄周之书读之,其相去不啻千万也。
彼数子者皆出于圣人,其去圣人为未远,而不同若此,而又将以责学者末流,可乎?
虽然圣人之道所恶者勿传而已西汉之士各守师说,其相攻者几何
至今诗》、《书》不亡者,皆学士大夫诵说之力。
故不背仁义之涂,不失之意,同是尧而非桀者,皆有功于道者也,何以异同为哉?
某忝与尊公游,而足下才志过人甚远。
优游得失之间,而无汲汲求合于人,修其在己者以俟天命,则异同之弊,殆可吻合
彼朝程而暮王者足下自知其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