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童山交禅师塔铭 北宋 · 黄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黄龙南禅师受法慈明,传临济正法眼藏,丛席之盛,冠绝诸方
一传东林总得之东坡先生赞之曰:「巍巍总公,僧中之龙」。
再传而泐潭得之无尽居士赞之曰:「禅人过得卓子它日炉中负恩」。
又再传而天童交得之颍川了翁赞之曰:「拶破黄龙四关世人犹问生缘法」。
是二三巨公遍游名社,究此一事因缘,非大善知识,深悟宗乘,确然奇特,为天人眼目讵肯笔端推重之如此耶?
大观初,寓四明招提,见了翁赞语,读之耸然
又闻四方衲子茧足而至者,叹慕畏服交口一词
询其宗旨自来,则曰:「临济儿孙,是真端的者」。
遂携杖屦请从师游。
徐而叩之,则崇冈峻岭壁立千仞未足以喻堂皇峭拔也;
迅霆怒雷不及掩耳未足以喻机锋敏捷也;
长江浩流,洪钟巨响未足以喻辨才之无穷也。
是真所谓善知识者欤。
从游久之,因以遐想当年黄龙丛席之盛,而坐揖东林泐潭遗风,知师之门庭凛凛其所由来者旧矣。
师讳普交明州鄞县万龄乡毕氏之子
自幼颖悟未冠,从释初钱塘南屏山天台教观,因修忏悔佛事
道人途中,忽问曰:「师之忏罪为自忏耶?
为忏它耶?
若自忏罪,罪性何来?
若忏它罪它罪非汝,乌能忏之」?
不能对,归诘南屏,亦不能决。
愤然辞去寻师访道,几遍天下
逮造泐潭泐潭知其为法器,见入门即诃之,拟问则杖之使去。
不敢复进。
一日,忽呼之曰:「我有古人公案,要与商量何不室中来」?
师拟进,泐潭喝之,师豁然有省,呵呵大笑
泐潭绳床,执师手曰:「汝会佛法耶」?
师以手托开,亦喝之,泐潭呵呵大笑而坐。
师以偈呈曰:「若人问我解何宗一喝须教两耳聋。
满杓黄齑饱吃了,生涯钵盂中」。
自是机辩迅发,学徒争归之。
士大夫虚席以迎,师悉遁去。
归隐天童山掩关却扫八年
偶寺阙主僧群僚邀师甚力,遣介候于道,师不得遁。
居之六年引退
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留偈辞众曰:「宝杖敲空触处光阴掣电旧曾闻。
昨宵风动寒岩冷,惊起泥牛白云」。
掷笔坐逝,俗寿七十七,僧腊五十八。
后七日开龛,俨然如生阇维五色舍利顶骨牙齿不坏。
其年四月十日葬于天童寺山之西原
修持清苦行履孤洁,正扬洒落轶群,鲜有能凑泊其机者。
凡见僧来,必诃骂之,曰:「楖栗未担时,为汝说了也且道说个什么
吹毛洗钵,招扇张弓
赵州柏子、灵云桃花,且掷放一边
山僧恁么唇吻,与汝打葛藤何不休歇去」!
拄杖悉逐之。
泐潭闻之,笑曰:「要人如此悟解僧堂草深一丈去也」。
师既得法泐潭,犹欲遍参,一时号为尊宿者闻师至,皆倒屣出迎,必居第一座
故虽为天童山主人矣,而丛林至今犹以首座称之,亦足以见师之禅望,畴昔蔼然不待出世而后道行也。
嗣法三十馀人云岩泰诚、香山彦文吉祥清逢、智门行潜、茂椿圆应太平子瑫、德圆道场山昙俊,皆能传师之道,阐扬于时
以余知师最详,屡以铭文见属,义不可辞。
乃铭曰:
西来谁露真消息教外别传端的
黄龙佛法儿孙临济宗风本奇特
珍重天童老古锥,声名四海日星垂。
当年一喝狮子吼狐狸望风而避之。
直截机锋凑泊,摘叶寻枝何太错。
满堂龙象交参侧耳惟聆师一诺
虚空扑落水流东,护塔旧丛
龟毛拂子三千丈,光彩流传太白峰。
按: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一,宋元四明六志本。又见《四明文献考》第一四七页,《至正四明续志》卷一一,《敬止录》卷二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