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答书 宋 · 李正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一、《大隐集》卷六
某启:前日匆遽,略布所闻,性又懒于作字,殊愧草率。
昨日蒙枉车骑,重辱翰墨之贶,并诘其说。
夫所称汉唐及本朝述作之士凡十二家,非以其馀为不足称也,盖取其盛者言之耳。
且在汉则有刘向、王褒、董仲舒、枚皋父子、张衡、崔骃、傅毅、蔡邕,在唐则有王、杨、卢、骆、沈、宋、陈子昂、李峤、燕、许、元、白、皇甫湜、孙樵,此尤其卓荦著见于世者。
至于魏、晋、齐、梁以降,代不乏人,列于文苑、艺文传者,姓氏亦班班可考。
本朝文物之盛,度越前代,则有若王黄州、杨文公、刘子仪、李邯郸、二宋兄弟、曾子固,以及张文潜、秦少游之流载于国书、传于士大夫之口者,亦已众多,未可以一二数也。
仆窃不自料,亦尝猎其英华,涉其波流矣。
凡诸家之作,或有传者,或不传者,或有好之者,或有不好之者。
若夫所举十有二家之作,则未有不好之者矣,未有不传之者矣。
是犹米之有稻粱,肉之有刍豢也,人皆嗜之。
孔子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盖谓是也。
今阁下疑仆独称十有二人,何其鲜也。
盖十有二人,皆所谓杰出者,然亦岂能遽掩诸家之善哉?
扬雄之赋,学相如作也;
班固之书,学史迁作也;
韩愈之文,学孟子作也。
本朝诸公之文,学韩愈作也。
然则虽举十有二家,仆尚以为多,而阁下又以仆比之富商大贾,自托于贫窭之人,而求益焉。
仆诚无以益阁下,顾可以益阁下者,不过十有二家之书尔。
观其为书也,汪洋浩博,千变万化,涉之者不见其涯涘,窥之者不见其阃奥。
譬之如衡阳之林,岱阴之麓焉,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
又如钟山之玉,泗滨之石焉,累圭璧不为之盈,采浮磬不为之索,亦可谓盛多矣,其为富商大贾何加焉?
阁下好学多闻,喜蓄异书,于此必已深探而熟观之,更少加之以意,则如是而权轻重,如是而知取予,如是而懋迁有无,皆可取之而逢其原也。
则阁下之富,又将孰禦?
凡人奇伟所闻,简忽所见,愿阁下勿以世所共传而忽之。
六经之文,天下所共传,自古及今,用之而无穷,未闻舍此而他求也。
若夫圣人之术,在于躬行,亦岂敢谓仆之自得哉。
孔子曰:「文莫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又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虽然,文非学者之先务,而圣人之术,亦非文不传。
韩愈亦云:「仆之为古文,学古人而不得见,则兼通其辞。
通其辞者,本于志也」。
前辈述作之指,大抵如此,阁下其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