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杂说 其三 病中杂记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七、《太仓稊米集》卷四九
政和间,余客京师,闻亳州民间有子,十五馀岁间,数日辄出,或暮夜不归,归亦不言所之
问之则笑曰:「今日当行雨」。
一日归甚暮,状极疲困已而熟卧
其母烛而视之,则龙也。
乃祖病背疽,甚苦,以药傅之,良久遂平
或问之:「子家甚贫,吾闻龙宝藏如山何不取以济之」?
曰:「昔我盗药以疗吾祖,当受五百铁杖,王以吾行孝得免。
宫中法禁极严,吾不敢也」。
病中追记此事,庶几或有遇焉。
司仲因亦言:昔有人父患背疮者,若负火炭昼夜号呼
其子泣于涂,有道昂然而来,曰:「子何忧之深也」?
其子告之故。
道人曰:「子当求不耕之地,遇野人粪为虫鸟所残处,即以手去矢,其下土筛以傅之」。
如其言而用之,立愈。
曰:「子乃以冰著吾背耶?
五脏俱凉矣」。
初,余疾益甚惛愦弥日
儿子槃曰:「吾当告司仲因治」。
大怒曰:「平日不闻其能,此子何召」曰:「意其必能」。
已而果然
此虽不如二事显著然而若有使之者,亦异矣夫。
六七年前,余尝病此。
宗子彦符以方见授,且云善恶诸疮无药可治者皆能治之。
仁宗皇帝东宫时,偶患痄腮,命昭应宫道士赞能治之,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杂他药为末,傅之而愈。
中贵任承亮在傍见之。
后十馀岁,承亮自患恶疮濒死尚书郎传阙以药傅之,立愈。
问其方,乃赤小豆耳。
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乃神其术也。
他日,有僧惠文发背,状如烂瓜,以傅之亦愈。
后承亮过豫章豫章人有患胁疽者,几达五脏,医者治之甚捷。
承亮问曰:「公何为用小豆耶」?
医者大惊再拜谢曰:「吾用此活三十口,愿勿复言」。
其妙如此
去岁终始用之,其效若神。
郑象有乳婢腹疽,用之亦效。
今年初亦用之,久而益甚
因记去岁余病寒热终岁百法治之不差,医僧善应四物汤加柴胡三饮而止。
善应余言:「昔有士人病疟数岁者,因道过华它庙,作书问之,以谓使余病不可为,当明以告我
可活,愿授一方
夜梦神人告之以此」。
今年夏,余复若此,用之殊不效半夏辄已,乃知医之用药如将之用兵,皆偶合耳。
不然则是良将无败兵,良医无死汉矣。
岂有是理哉?
南方医者谓余言:「螳螂真丹能疗惊风
其法于立冬前取螳螂一枚雄者,和白面裹之,用文武火炼成灰,候冷,以井水涤去灰滓,灰滓既尽丹自见
有疾则投之,疾当立愈。
丹可收数年,虽遇不坏,盖与金丹无异」。
此又不知何理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