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桓谭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四、《太仓稊米集》卷四五
人主好恶为能移天下之俗。
人主所好天下翕然从之,不待而后劝。
人主之所恶,天下倏然违之,不待而后沮。
然则非人主之好恶移天下之俗也,其势然也。
何以言之?
上之所好而吾从之,则君必喜。
喜而不已甚者至于高爵贵之厚禄以富之。
上之所恶而吾违之,则君必怒。
怒而不已甚者至于刀锯以戮之,鼎镬以烹之。
夫以人主好恶而视天下从违祸福之至捷若影响则天下之俗其有不移于上之所化者鲜矣。
人之情岂不欲舍死亡而求利达以谓与其背世蹈死孰若殉世以求荣。
于是士之偷合取容自媚其身者,其说以谓吾能一切苟简徇人主之好恶
宠幸亲昵之私固未易得,而流窜僇辱之祸亦庶几其免矣。
是时,以其徇天下好恶举世莫不皆尔。
有人于此确然自信无所疑,毅然自守不可夺,爵禄不能劝之使从,刑僇不能威之使惧,非天下之大豪杰,吾知其不能矣。
余于东京而得桓谭焉,是所谓天下大豪杰者也。
初,王氏托符命以攘神器一日除拜公卿数百人
王兴卫将军,王盛为前将军
二人皆莽按符命而求得之,由卖饼登用以示神焉。
亦何敢不符命之说?
刘歆,汉宗室也,始以应谶易名其后乃为莽国师
扬雄汉儒宗也,乃以符命取讥当时
默然不闻其有一言也。
此余所以谓其为天下大豪杰者也。
世祖英武有为之资,仗大义以平新室之乱,神机妙算,动无违策,故能整坠绪于既绝之后,援斯民涂炭之中。
汤武之业远过而乃笃意谶书,曾无以少异于莽焉。
夫亲值其乱,将以易乱而归之正,乃反蹈其覆车之辙不知,此何理也哉
宛人李通始以图谶光武义兵,又其在长安时,彊华关中奉赤伏符》。
其后群臣托以说光武大位,至其祝文告天皆引谶记
中元二年,乃宣布图谶天下,则其信之可谓笃矣。
及其即位,乃以谶文孙盛大司马众论不悦
又按《赤伏符》,王梁、王卫作,光武乃拜王梁大司空焉。
用大不以功德专用谶纬,此与王兴、王盛之事何以异哉?
自是政无小大皆决于谶。
至于郑兴以「不善为谶」坐为帝怒,而尹敏乃以「君无口,为汉辅」之语竟取摈斥,举天下之士皆从而符谶之说矣。
于是时上抗论,力诋谶之非经,几不免杀,非信道之笃而能然乎?
展转新室纷更之馀,终不肯一言取媚于时
中兴之后,谶说益,而犯颜力诤以辨其非,则其人自视岂随其波而汩其泥者哉?
故曰:士有特立独行不移举世所好自信道者然后可以谓之大豪杰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