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伯夷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四、《太仓稊米集》卷四四
自古圣贤立言垂世,其意之所主不一而足
后之诵其言者,当略其辞而取其意,则庶几有得矣。
孔子孟子列禦寇庄周,此四人者,皆所谓立言垂世者也。
然而孔子孟子,其立言也正,此道所以明也。
至于列禦寇庄周之徒,则其立言也怪,其卫道也缓,乃旁引曲说,阳攻而阴援之,使人因怪以归于正。
为言不切于事,亦不可无力天下后世者矣。
孔子之论武王也,曰:「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孟子之论武王也,曰:「汤、武反之」。
二圣人之言,固已微寓其意以晓天后世,使天下后世武王用心不得已也。
至于庄周之言,则曰:「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桀,武王伐纣」。
为言得无少贬乎?
若周之意,则将以使后之取天下者,不得汤、武而为之辞,则武王道尊矣。
其于武王,阳虽攻之,阴实有助焉。
西伯即位五十年而武王立九年而上祭于毕。
毕,盖文王之墓也。
是岁东观至于孟津,而载木主伐纣
伯夷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可谓孝乎」?
天下苦于久矣武王大义,顺人心,以救民涂炭之中,其为仁也亦大矣
伯夷叩马而谏曰:「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余尝疑其言之不出孔子孟子司马子,而出于庄周之徒,为寓言以阴援武王者也。
学者不复求迁之意,遂以迁为多舛,以谓自立此论,亦已误矣。
史记一书,皆迁博采先秦古书备载之,则亦安知其说之不出庄周之徒欤?
或曰:「伯夷不食周粟,何也」?
曰:「伯夷以周之不义不食也」。
曰:「周之义乎?
不义乎」?
曰:「伯夷之心,天下之心也。
天下之心,圣人之心也。
天下以为义,圣人以为义。
伯夷以为不义,则伯夷无乃几于愚乎」?
无他,盖武王圣人之义,而伯夷圣人之清也。
孟子,则可谓善言伯夷者矣。
不然,则伯夷之饿而死也,与陈仲子之饿而死也,是或一道尔。
此岂所以伯夷者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