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鲧论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四、《太仓稊米集》卷四四
圣人有利天下之心,而不以天下为名,故兴天下大利,利既立而人不知
世之人,虽欲以天下之名而归之,不可得也。
后世之君,以利天下为名,而不以天下为心。
其兴天下大利也,汲汲惟恐天下之人不归其功。
彼虽名于利民其实急于为己而已
圣人不以天下为名,则其为利也,要在责其实效,而未尝急于成功
故欲举其人而用之,不敢自谓已知其人,必先谋之于众,众皆以谓可矣,犹以为未也,于是必试而用之。
以谓试而其事有不可以岁月期者,吾亦安敢亟其成哉!
姑亦俟之云尔
岂非圣人不急于利天下之名,每欲收其利天下之心而然欤?
后之人君不然
天下之利苟可以兴,则无不为不恤其为民之害也。
夫兴其利而不恤其害,用其人而不问可否则是以其不可兴之利而责其不可用之人也。
于是,又严其督责而诱以厚利天下之人被实害。
岂非以利天下为名,不以天下为心而然欤?
尧为天下君,斯民不幸溺于昏垫之苦。
天下之人嗷嗷然,有冀于仁人君子之拯其溺,可谓急于救患之时也。
鲧之治水至于九载绩用弗成而后已。
何也?
盖尧知洪水之患,怀山襄陵,非积以岁月之久,则不足以天下大害而兴天下大利
是以试之必待于九年
凡以尧之心在于天下,而不茍于成功故也。
观《书》称禹之治水,「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
先儒以谓二千五百人为师,十二国三万人合九州之数,则二十七万人,谓禹治水二十七万人为庸。
其说虽无所经见未必不出于此
使其或然也,则其起徒役可谓众矣。
非特其起徒役之众如此至于四载,具畚锸,举九州而供之,犹恐不足,非假以岁月而责其成,无乃几于天下欤?
夫欲兴天下之利而不恤天下之病,此岂圣人用心哉?
然则不责鲧以成功之速,而必待于九年非为鲧计,为天下计也。
天下之人知尧所以望鲧者,其利不在目前,而在于后世
假以岁月,其心非私于鲧,而在于天下
则鲧之不能成功何损于尧之仁且圣乎?
高宗伐鬼方周公之诛三监,皆以三年而后克。
夫以仁义之兵而讨有罪,举六卿全军平一方之难,疑若易于摧枯汤雪,而彼犹待于三年之久者,亦以其志在于爱民,而不敢亟于成功故也。
洪水之害在于天下,鲧治之九载不成,禹继之又十有三载乃同,父子相继二十有二年而后告厥成功,其成也,夫岂易哉?
汉武帝锐然有好治之意。
公孙弘迎合旨,以谓周公期年而变,臣尚窃迟之
公孙弘何人哉?
敢自比于周公,而犹以谓其才过之
急于成功如此
使武帝在位五十馀年,天下未尝一日安枕而卧弘之罪亦大矣
呜呼
安得帝尧试鲧之事而告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