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问第十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三、《太仓稊米集》卷四八
问:近世论禦戎者其说纷纷,大抵不过三策分遣将帅,诸道并入,破其国都,擒其名王,将以为中国万世之利,此上策也。
屯兵重镇,守其要害,来则禦之,去则勿击,此中策也。
重币厚礼,悦以甘言使命相衔,岁无虚日,姑以幸其不至,此下策也。
曩者岁在丙午金人南下,逮今有十馀年,中间屡盟而辄渝,倏往而复来。
朝廷知其不可结以成信,乃下亲征之诏,决意征讨,期在殄灭,向所谓下策者固已置而不论已。
于二者之计,当审处其一而行之。
而议者犹有说焉:以上为是者皆曰提兵四出,傅敌城下,斩其名王传首藁街然后河阳北狩之愤可雪,龟阴未复之田可归矣
议者乃曰不然王者之师贵万全善用兵者知彼已。
今兼百万之师,入不测之地,岂无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之忧乎?
此殆书生好高之论耳,不可用也。
中策为是者皆曰远戍宿兵屯田积谷,务慎择良将坚壁而守之,是不劳师旅而坐获禦戎之利也。
议者则又曰:兵久而不战,武黩而不偃,中原何日可定
故都何日可居
岂不劳师费财困弊中国乎?
此殆鄙夫常谈不可用也。
世之所贵于儒者岂徒取其诵数而已,谓其能通达国家大体也。
愿陈二者之策,将孰从而可,且以求至中之论。
至于不折一戟、不亡一镞而收百战之功于万里之外,又岂无胸中之奇乎?
毋谓伐国不问仁人不以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