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问第五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三、《太仓稊米集》卷四八
问:天下之利不归民则归于国,不归于国则归于民,二者未尝不相盛衰
自古人君其始非不欲上不匮国用,下不蠹于民财,而求必有其术,势不得已,则必引用掊克之臣,肆为聚歛之政,虽仅足以一时之费,而民贫盗起,根本一摇,其甚必至大乱而后已。
唐有天下垂三百年,太宗之政固无愧于古矣。
明皇纵侈无度国计艰短,始用宇文融杨国忠辈。
利说一开,其流莫禁。
至德宗时,既相杨炎,立两税法,而陈京赵赞用事,民不胜冤,家若被盗。
宪宗之初切齿,指为贼臣
未几皇甫镈句剥宰相,唐祚自是始衰焉。
至于刘晏第五琦王圭,亦一时财利之臣也。
观其斡旋之方,经理之术,使用足于上而君无掊尅之名,利出于下而民无愁叹之苦,当时之财亦不过取之于民耳,非天降地出也。
唐自两税之馀,如盐铁、茗酒、括田借商羡馀、献助之类,历世所取不过于此,顾所以用之有不同耳。
主上仁圣爱惜元元若保赤子,而内焉故地之赋未复,外焉讨叛之兵未息
大举以平强敌,则有司岂无调发之劳,斯民岂无供亿之费?
今欲使缗钱羡溢之饶,户口绝流冗之患,必有之策可施于今者。
二子之传具在,可考而知,区区已陈之迹,有口者类能言之。
参酌古今之宜,究民情利病而为之策,毋以纸上语为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