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宋通议大夫吏部侍郎致仕宣奉大夫公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五、《鸿庆居士文集》卷四二
曾祖昶,不仕
祖恭,赠大中大夫
父宁,赠朝议大夫
霍叔封于晋,而子孙处者以国为氏。
汉兴骠骑将军去病、大司马博陆侯光,皆出于河东
世远族分历数百年有名籍于常州之武进县,为望姓
公,武进霍氏,讳端友字仁仲
世父汉英者,以儒学起家,入尚书为郎。
崇宁初,公又以文章大名,繇太学诸生发策殿中,遂擅天下,践大官,为世名臣,而霍氏显矣。
公自童丱授经一再读,已成诵,往往能记他生之所习。
既冠,学成,尽橐其书诣太学,据一席之地,茹齑食粝者十七年,大究六经百家之旨。
属文造端宏大不专附合有司尺度酌古御今,有济世之用,不为空言
徽宗纂极,第进士于廷,公陈帝王之道法天之神,配地之富,然后能御大物君临四海
累数千言,论当世之务甚辩。
太息称善,擢为第一特授宣义郎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公事
阅月召见,除秘书省校书郎
国朝旧制廷试第一人,例除州通判岁满召归,试学士院著籍三馆,为中都官
至熙宁中改授军府幕职恩礼衰矣。
公奉大对文义卓然中上意,释褐
未几延见便殿擢升册府于是魁名硕实暴耀一时
士大夫诵其言,慕其名声想见风采,自海隅障徼莫不家有其书,而公文遂重于天下
明年丁朝议君忧。
忧除,当大观元年五月,擢秘书省著作佐郎
七月,迁起居舍人
十一月,除通直郎、试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故事三品角带佩金鱼为饰。
一日徽宗顾见公,谓左右曰:「给、舍等耳,而服带相绝如此」。
诏令大中大夫以上中书舍人犀带垂鱼
自公始也。
二年,除给事中
三年,除大司成实录修撰,迁礼部侍郎
于是彗出奎、娄之间,诏侍从直言时政阙失无有所讳,公曰:「彗孛之祥,尝见于崇宁之末矣。
陛下惕然戒惧,发德音,解党禁,宥罪戾,黜嵬琐,除烦苛,以幸天下
诏令甫颁,妖象销殒可谓盛德大业
阅岁未几善政多还天心惓惓复示谴告
臣谓应天之实,当稽已事之验。
陛下正厥事以槛塞大异,第如崇宁诏书所云,守之坚如金石,行之信如四时精祲之感,宜获嘉应」。
又言:「伏读明诏,以荆湖、江、淮、闽、浙七路人罹旱灾,谷贾翔踊,诏州县仓廪贫乏,甚大惠也。
然旱乾水溢兴发不足
国有荒政,载于令甲,而吏弗省
豪商大家乘人之急,闭籴不发,以邀善贾,而吏弗禁。
分遣一二信臣行视邦国察吏勤惰,为殿最,以诏赏罚
不然,徒文具,无恻隐之实」。
又言:「朝廷尊安,重内轻外,侍从近臣出为藩翰高官大职以宠其行,而怅然留落不自聊之意,可令内外侍臣更去迭来,共为一体
入侍禁闼,为论思献纳之臣;
出殿大邦,修方伯连帅之职。
天下之势如持衡无首重尾轻之患」。
疏入,然后请补郡。
三上,辄报闻
徽宗宰相何执中曰:「霍某岂可以去朝廷也」?
执中曰:「汉宣帝欲用萧望之,而试之三辅
霍某乞一郡自效,为诸臣之率,陛下思而用之,可驰一檄召而归也」。
公疏又至,除显谟阁待制、知平江府
未行,改陈州
公又见,上曰:「平江去国远矣,淮阳,吾股肱郡朝发夕至也,当识朕意」。
顿首称谢
敦大靖深,恢然长者也。
吏民慈恕不以声威为贤;
寮吏建白,多听采,因能任善,不必自己出,以故利害多所兴除。
陈地污下,属甚雨,则积潦害稼,朝廷新河八百里以纾陈人忧,而去淮尚远,水不时泄。
公请益开二百里,起西华,循宛丘项城,以达于淮、泗
自是,陈无水患
逃军改刺重役,不著于令,率会例于他州,已报复遣,囚系充满,有瘐死者
请诏有司立法颁焉,以时决遣全活者甚众。
中贵人石焘传诏辇取瑞香花数千本,公曰:「不可自我作俑」。
疏罢之。
政和二年,召还,复为礼部侍郎、兼侍读
三年,迁吏部
公奋自书生,策高第躐进儒馆,方免丧造朝一岁三迁赞书命。
奏事而前,上目逆而待,喜动于色,所以拊循慰藉之言,如家人父子无閒也。
始为右史立柱下,方四前却,上以目属公,示所向左右惊叹以为荣。
中书舍人召试,惟公不试而除。
及是召还,且大用矣,会公所强渊明尚书共事,而与太师蔡京有连,尝从容意曰:「廷臣上所倚重无出右者,当繇中执法丞辖,幸努力助我」。
公惊谢曰:「平生未尝言人之过,若骤居此官,愚不识忌讳,必孤大丞相所以任使之意,幸为辞焉」。
由是不说。
徽宗每论人物,必以公为称首曰:「然霍某礼部久,次当除学士,而未有阙也」。
久之,迁吏部而已
五年,公被疾上书谢事
书奏上大惊,亟遣内侍邓忠仁挟国医曹孝忠三辈驰视公疾;
疾益急,不可为矣。
恻然,又以公行年饬陈彦占之
于是积官大中大夫文安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转通议大夫、守吏部侍郎致仕
讣闻,赠宣奉大夫赐银绢三百匹两,官其子孙四人所以赙恤其家甚厚,实七月癸酉也。
享年五十。
其年十一月甲申,葬于县怀德南乡千墩之原。
公平侃侃不动声色遇事详慎
未尝辄发,发亦不可回止。
所与游,必择胜己者,故多天下知名士;
茍非其与,亦不病其所为。
侍从十年馆置宾友酒食缀接欢然布衣时,不见小异
事二兄端辅、端如以孝爱闻。
端辅以文艺名场屋而蚤世,其孤文舆,教畜之如己子。
端如豪健智略殖产巨万弟侄分财,公以义譬解不听
顾谓文舆曰:「吾兄力贫养亲,而纵予使学,丰其家。
凡十七年,不以甘旨累吾心,而后至于此。
不忍为汝所为听我言,随丰约,惟吾兄之命。
他日任子,终不使吾儿先汝」。
文舆唯唯
亡何,遇郊祀恩,首荐文舆如约
卒官右朝奉郎
公元配蒋氏,赠温国夫人
今配郭氏,同知枢密院事三益女弟封崇国太夫人
三男子:曰文炳右朝奉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
曰蠡,右朝奉大夫,尝任司农少卿江淮路经制判官,为吏有能名
文仲右宣教郎、新差临安府县丞
一女许嫁右通直郎聂昂。
孙男八人:骥孙,右迪功郎、新严州司户参军
成孙、永孙、驯孙,并将仕郎
次任孙、骧孙、驹孙、錤孙。
十五人
曾孙男女六人
公后以文炳、蠡登朝,赠少保云。
呜呼
公之没三十年矣,当是时诸孤藐然胜衣,故幽堂之铭、墓隧之碑皆未立。
逮建炎兵火图籍焚灭之后公所文章独得外制五卷门生姻旧之家,清醇雅奥得代言之体。
至于论駮制敕省审章奏陈献便宜出入讽议见于文字言语者,十不存一二,故所次止如此
盖尝论世之人蹈污抵巇,以徼幸一日富贵者,遗臭万年亦何可胜数!
自公权贵人之托而不就也,然后徘徊省户而官不进;
自公家赀数万而不有一钱也,至今诸孤恃禄以养其母,而无一瓦之覆以芘而为生
嗟夫
公虽不得位为将相,而绝人之资,高世之行,激浊扬清之功,自足以律贪顽、厉鄙薄百世之下。
岂非君子可愿者,在此而不在彼欤?
昔公以中书舍人知贡举时,某举进士在选中。
七年,再试词学而公吏部侍郎知贡举复被甄采
故于公为门下士
文炳等曰:「今欲以公行治、官撰次为书献之太史,而先友尽矣,当属之子也」。
谨具如右
谨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