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六一祠记 南宋 · 郭孝友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六
初,国朝文人李唐之馀风,气格骫骳旷岁历年,而学士大夫无能有所作兴
粤自欧阳文忠公首以古文变天下,而一新耳目譬如春雷出蛰万汇毕从,由是反刓刬伪,尽革五季浮艳卑弱之气,而归复六经浑厚深淳之道。
熙、丰间,临川王文公又以经术自任大训厥辞,而尤详于道德性命之说,士亦翕然宗之。
于是文雅跨汉轹唐,炳然三代同风言文章则欧阳为之伯,语经术临川为之冠。
临川之学,黜传注而继以己意,其说有合有不合,故学者所见,时有异论
至于文忠公则天下仰之如泰山北斗,盖其言洪深灏噩,莫窥涯涘,而与六经相表里故世未有能非之者
异时临川配享孔子庭,议者不以为宜,得退祀于七十子之后
文忠公首倡古文,力排异端而归之正道,其功不在孟子下,乃不得汉唐诸儒比而庙食殿庑,何耶?
古之有道有德者不得祀于国,必得祀于乡。
庐陵人也,尝为郡之学记盛推郡侯李宽为人而纪其绩于石,以俟学之成,且曰:「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怠以中止」。
又曰:「他日荣归故乡,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道德明秀而皆可以公卿」。
此公之所以自期者也。
然公不特以此自期而亦以此期于吉之士,则公之处心积虑如何,而其所以期吉之士亦岂浅哉!
公之在滁也,滁人祠之;
在扬也,扬人祠之。
及其老而家于颍水之上,虽不克归荣故里,而故乡之人荫其馀晖,沾其剩馥述道德则以公为称首,序乡里则以公为盛事
自公之薨垂六十年,而后进之士操名节表表自见于世,虽未必人人可以公卿然而类能以材猷奋,要之无负于公所而后已。
大江以西,州郡十数,而庐陵士视他郡为多,盖公有以发之也。
然则公之所以畀于邦人者厚矣,邦人所以报公者岂可后滁、扬之人耶?
刺史福唐方公时可之来也,政成讼简,吏畏民爱,既慕公之盛德百世师,又思公之前言,以无慢天子之诏。
推原邦人之心,而成其所以报公之意,于是作新学宫,恢饬庙貌
先圣而下以至于从祀之列,弁冕峨峨剑佩肃肃荐献有所矣;
而又即殿阁之后,建堂以为公之祠,岁时生徒祭享之。
此古之所谓有道有德者不得祀于国,必得祀于乡者也。
孝友恨生之晚,不出其时不及登公之门而闻其謦欬,徒幸生公州里,窃诵公之遗文而想其风流慕义无穷
故因堂之成也,有以见公之道益尊,庐陵之人慕公也益至,而方侯之政知所先后,其歌咏于人也愈久而愈光。
乡校之士,岁时先圣于其前,退而相与拜公于其后,以得所矜式
又退而相与歌咏方侯之绩,使无忘于此,邦之人不亦荣耀乎?
堂成方侯不鄙孝友,书来求文以记,辄不自揆,忘其人之微眇,辞之浅陋,而乐为邦人道之,于是乎书。
若夫公之勋烈在朝廷、德望天下进退之节、世系之详,则国有信史,此不复著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