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义 北宋 · 梅执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
尝闻「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先仁而后义」,是仁也,宜大于义矣。
仁者人也,苟无义焉为之列敌,则知欲达人欲立而已,其敝也将至于失我。
仁者爱也,苟无义焉为之度宜,则爱亲爱民爱民爱物,其敝也将昧于等差
故仁之有义,犹阳之有阴,犹柔之有刚,相须而行阙一不可
别而言之,仁之于父子,则义主君臣也;
事亲仁之实,则义主从兄也。
合而言之,则凡制尊卑长幼之序,师宾朋友之交,所以隆杀损益先后重轻,必使天下万物秩然各得其宜者,盖无往不为义也,岂惟仁哉!
有配道而言是矣,若道义之门,配义与道者也。
有配德而言者矣。
若尊德乐义,陈之以德义是也
有配礼而言者矣,若礼义有所错,进以礼、退以义是也
有配理而言者矣,若义理者礼之文,理义悦我是也
由此推之,有待而然,义设于适,夫岂可一端而究哉!
于是深研至理默照以心,随用随通,而会于无所不当焉,兹所贵乎善学者也。
是故对利而言,则知君子所喻常异于小人
对恩而言,则知门外之治必殊于门内
对命而言,则知义在所去者,或委之有命
对生而言,则知义在所取者,或至于舍生
以至无适也,无莫也,去就何容心哉,惟义之与此而已
不必信,行不必果也,言行何容心哉,惟义所在而已
见义不为,斯曰无勇;
闻义不徙,斯以为忧。
然则昔人谓义为正路、为土地者,其亦何往而弗由之乎?
且周之教万民也,犹以义处中和之先,晋将用其民也,犹以未知为患况于士乎?
况于王公乎?
《易》曰:「和顺道德,而理于义」。
义固出于道德也。
告子之智,且尝疑而外之,则凡务学者可不讲明其本乎?
虽然义固内矣,君子固尝以义为质矣,而《易》又有言义以方外,何也?
盖方其有钦以直内,斯用义以方外及以为质焉,则必用礼以行之,亦各有所当而已
此又讲明之际,不可以知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