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第一讲义 其四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八、《北山小集》卷二九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臣窃以谓齐宣王虽非战国之贤君,然其良心固在也,故见一牛之将就死地,则恻然有不忍之心而舍之。夫不忍之心,仁之端也;推是心而广之,则仁不可胜用矣。此孟子所以知齐宣王之可与行王道也。国人徒见其以羊易牛,是以小易大,因以为有爱于其财,而不知推之于不忍之心也。此孟子言之而齐宣王之所以说也。齐宣王之恩能及于禽兽如此,而不能推是心以恩加于百姓,是力足以举百钧而不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之比也,必无是理矣。夫以千里之国、诸侯之位,有可为之势,推不忍之心,而行王政以成王业,此非不可能之事也。然不为焉,是犹折枝之易而以为不能,非不能也。夫人主患无求治之志,而不患治之不成;患无可为之资,而不患行之不至。故自以为不能者,谓之自弃;而谓其君不能者,谓之贼其君者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