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养生堂记1144年4月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七、《庄简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广西梧州市藤县
予兄德充寓居馀姚,实在龙泉之北,江山映带,最为胜壤。
尝于南偏作堂,爽垲而深隐,外不假台池苑囿之玩,内不列琴书图画之观,萧然一榻,而日游息其中,吐纳导引,以求长年,因榜之曰「养生」。
客有过而问曰:「子于治生则信有术矣,何自而知养生乎」?
德充曰:「嘻!
子乌知治生?
使子而知治生,则可与论养生之妙矣。
予今燕坐一室,心超三际,方以形为舍宅,神为主人,灌漱乎玉池之清泉,以溉丹田;
呼吸乎玄牝之冲气,以营尺宅。
锄胸中之荆棘而生,薅害稼之稂莠而嘉谷植。
子视予之养生,果异于治生乎」?
客无以应。
某方谪处南荒,书来告曰:「予辟养生堂,世俗之人或以为疑,予虽告以大略,意有未尽,汝其为我记之」。
某自少年喜阅道书,游走四方,延见方士多矣。
神仙之说,虽传记备载,然皆虚荒幻怪,不足考信。
陶隐居以正一之道授王知远潘师正司马子微,皆蝉蜕而去。
然其法后世罕传,惟抱朴子论最简而易行者。
其说以住息为妙,盖息息之中,神气相合,如婴儿之处乎胞胎;
及其至也,如释氏之入定,六根皆废,心想都灭,胎从复气中结,气自有胎中息。
然非真积力久、功行俱圆者,未易到也。
世人不能捐弃外事,澄心观照,而日奔趋乎是非利害之境,遂使气自出入乎内,神自驰乎外,神气各行,子母不相守,至于夭死者,非不幸也。
古之善养生者,莫如广成子
庄周之书载黄帝问答之语最详,摘其要言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又曰:「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老氏五千言,虽泛论道德之旨,其要言则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二者皆胎息之门户也。
德充学道垂三十年,平生寡欲,无所嗜好。
悟厚禄高位之伤德,故每安于卑官;
知珍脆肥浓之害性,故自甘于藜藿。
以慈俭为可宝,故无侈汰之过;
以朴素为可尚,故绝声色之娱。
今以从心之年,白须红颊,浮沉里巷,无一不如志者,虽使不知吐纳咽漱之理,固可与数子争年而比寿矣,尚何慕于彼哉?
虽然,广成子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
老氏则跨历商周至秦,莫知所终。
又有深于此者,西域圣人已成等正觉,视身犹浮云,斯须变灭,惟圆明一点,历劫而常存,今大乘诸经备载斯事。
德充倘兼修此道,暇时访寻禅宿,参透西来的的意,则飞行自在,出没去来,真游戏事。
古所谓神形俱妙,殆谓是也。
某去乡四年,忧伤困悴,有他人不能堪者。
德充万里致书,必以此道过勉策,且有白首相从之语,览之悽然,因书其末以见区区之志。
异时倘遂生还,将筑室泥湾之上,风雨对床,其必有日矣。
绍兴甲子孟夏几望藤州寓亭北窗,某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