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子猷给事致远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九、《默堂集》卷一九
人来,又辱惠诲,伏审秋暑增热台候益胜,感慰无喻。
了斋诗跋》稍改旧文,益佳,三复叹仰无已
来谕终欲措荀卿孟子之列,则意所未安。
荀、扬所至可取,但许之以传之道,则非彼所能当耳。
何则
道之所在不容小疵者所能传也。
若曰汉儒尝列之邹国,汉儒于此盖未之达,恐不足据。
退之原道见处最亲,故来谕以为欲且从《原道》,正与鄙意相契
然《原道以谓之死不得其传焉」,岂复数荀、扬哉。
读《荀子篇》,其末云:「荀与扬大醇小疵」。
犹是恕语,二子具存岂特小疵而已
此《原道所以言「不得其传」也欤
今后生传学者,斥浮屠,此何足论。
龟山云:「佛氏之于吾儒,极其所至,所差眇忽耳」。
此语,虽达如王氏,尚未能窥其藩篱,彼将以口耳之学评议两家,多见其不知量也。
给事不以贤贵自挟故有言必尽,幸勿见罪也。
齿长之诲,益见宽厚
唯足思慕栖云之风,私以「禅」额其院,初尝献疑,恐私字未隐,然得其实,又似无害
更有一事前书奉闻,恐忽而未谅,今再提起,幸留情
高文意在了斋欲为延福不朽之传,却只作题跋,而不名以记,实不肖未达
方公得了斋诗,推重其人,以为延福改律为禅,肇自了斋,故寺僧画像设祠,使后人知所从来,而名足师所居之堂为「了堂成,文以记之,则其事自显矣。
文成名以记,而徒跋其诗之后他日万一有不悦者,去其诗板,则堂亦从而废矣。
幸为延福加虑,易跋为记,庶久远有所附托不为庸人湮没
初意尤善也,不审尊意以为如何
公平生唯以谦损为务,此固可以乡党法,然或谓之跋,或谓之记,其实皆欲尊信前辈,初无毫发增损
愿更裁酌其中不胜万幸
鄙意狂戆,以公见容,故寻常言无择往来书问有相可否处,幸勿示俗人,恐「乌」、「焉」成「马」,便成罪过耳。
暑气过于长夏病躯挥热不暇,作字不谨,并幸照察
尚阻参承,更冀奉亲倍保崇重
不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