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应诏条具敌退上封事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三、《忠惠集》卷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六、《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五
正月二十四日尚书省递到诏书一道,令臣条具敌退利害以闻。
臣伏皇帝陛下骏发德音咨访群臣,伤二帝蒙尘,悼中原颠覆,使群臣各效计策
又恐臣愚不得尽言也,复诏之曰:「君臣之间,期于无隐」。
岂非东隅之已失,念覆车之当戒!
文、武用心也。
顾臣敢无辞而对,谨昧死三策
恭惟朝廷已事之失:无远略、无定论、无腹心,三者国之大事,其馀不足陈也。
臣闻自古外国之乱,未有如今日之酷。
西晋之乱,元帝建都江左复兴晋祚,虽苻坚石勒数雄之强,不能睥睨,以守长江设险之固,用一时人物之杰,故能保有疆土传祚累世
金人渡江饮马以至于海,蹂躏中国肆意所欲。
乘舆远狩,越在裔土,虽西晋永嘉之祸,不至于此。
安、史相继为乱,其祸亦云极矣。
改元至德,收复两都不二年间相继底定
自建炎于今九年矣,顿师南方卑湿之域,唯恐深入远引之未至,陵夷以至今日,虽唐安史之乱不至于此。
每岁防秋,则相顾先扰,谋避敌之地,定,则泰然安肆如无事之日。
将相误国之罪,臣故曰无远略,谓是也
其次曰无定论。
臣闻古之为国必先有立国之规模御世必先有役一世之术。
人欲六国,则悉国人趋于耕战秦人非耕无所得食,非战无所得爵,是故国以富强,卒并诸侯
非独秦也,勾践之取吴,隋文帝之取陈,必胜之计已定料敌之谋已审,以次而行之。
自建炎以来天下苦于兵,生人涂炭,而朝廷一定之论,禦敌无坚决之策,乞盟强敌冠盖相望已甚屈辱矣。
裹粮坐甲,兵未尝得释,养兵数十万,竭民力供亿可谓困矣。
而每岁讲和,兵未尝出战攻守之计,纷然未决,事之珠玉曾不得免。
臣故曰无定论,谓是也
其次曰无腹心
臣闻创业中兴之君,必有主腹心之臣,相与朝夕论议图事揆策,如出一心如左右手
晋武帝平吴,举朝以为不可,唯张华羊祜杜预赞成其计。
夫举天下不可不能三人之可,则所谋与所听审也。
唐宪宗淮、蔡,举朝以为不可,而宪宗所恃裴度
武宗泽潞,举朝以为不可,而武宗所恃李德裕
朝廷苟有腹心谋虑之臣,人主以为固,天下以不恐。
自兵兴以来陛下之所取计者谁也?
任事者谁也?
所与朝廷进见纳诲者谁也?
前此非不委任将相矣,敌至与众同惧,敌退与众同喜如斯而已
臣闻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必欲为天下得人,此前世之君,所以日夜焦心劳思而求也。
今群臣泛泛,如河中之木,则陛下孰与今日之事?
臣故曰无腹心,谓是也
陛下诚能选任大臣,责以恢复拔用能将,随所指顾谁敢不力
合天英豪智力,以一中外之人心,岂曰难哉!
伏读诏语「敌势既屈,潜师遁逃,念兹却敌之功,图为善后之计」,臣愚以此陛下未尝一日经略也。
向非陛下赫然独断,亲出总戎指授诸将,控扼江表,则敌人卷甲渡江,如往岁久矣
上天助顺,而宗社之福也。
然臣闻今者敌骑之退,以国主之亡,非诸将力战而胜,敌骑折北而逃也。
向使国主不亡,使刘豫山东转输敌垒敌人济师,驱彼国之众以分守淮甸百姓之财屈于赋敛,力已穷矣,诸将之兵久于暴露,师已老矣,欲进不能,何后之善哉
此臣之所甚惧而忧也。
臣料今日廷臣必因敌兵自退而诵言诛讨,因诏旨询访争言用兵
善后之计,莫急于兵、将、财三者,先有一定之论,必然之画,付之得人而后可为也。
臣愚不识忌讳,谨昧死封事,惟陛下省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