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灵素传 南宋 · 耿延禧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瓯乘拾遗》卷上
林灵素初名灵噩字岁昌
家世寒微,慕远游。
至蜀,从赵升道人数载。
赵卒,得其书,秘藏之,由是善妖术,辅以五雷法。
往来宿、亳、淮、泗间,乞食诸寺。
政和三年,至京师,寓东太一宫。
徽宗梦赴东华帝君召,游神霄宫
觉而异之,敕道录徐知常访神霄事迹。
知常素不晓,告假。
或告曰:「道堂有温州林道士,累言神霄,亦作《神霄诗》题壁间」。
知常得之,大惊,以闻。
召见,上问有何术。
对曰:「臣上知天宫,中识人间,下知地府」。
上视灵噩风貌如旧识赐名灵素,号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赐金牌,无时入内。
五年,筑通真宫以居之。
时宫禁多怪,命灵素治之,埋铁简长九尺于地,其怪遂绝。
因建宝箓宫、太一西宫,建仁济亭,施符水,开神霄宝箓坛。
诏天下:天宁观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无观者,以寺充。
仍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像。
上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灵素所建也。
灵素被旨修道书,改正诸家醮仪,校雠丹经灵篇,删修注解。
每遇初七日升座,座下皆宰执、百官、三衙亲王、中贵,士俗观者如堵,讲说三洞道经,京师士民始知奉道矣。
灵素为幻不一,上每以「聪明神仙」呼之。
御笔赐玉真教主、神霄凝神殿侍宸,立两府班。
上思明达后,欲见之,灵素复为叶静能致太真之术,上尤异之。
灵素曰:「朕昔到青华帝君处,获言『改除魔髡』,何谓也」?
灵素遂纵言佛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改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
有旨依奏。
皇太子上殿争之,令胡僧一立藏十二人,并五台僧二人道坚等,与灵素斗法
僧不胜,情愿戴冠执简。
太子乞赎僧罪。
有旨:胡僧放;
道坚系中国人,送开封府刺面决配,于开宝寺令众
明年京师大旱,命灵素祈雨,未应。
蔡京奏其妄。
上密召灵素曰:「朕诸事一听卿,且与祈三日天雨,以塞大臣之谤」。
灵素请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乃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与之同告上帝。
文卿既至,执简敕水,果得雨三日。
上喜,赐文卿亦充凝神殿侍宸
灵素眷益隆。
京城吕洞宾访灵素,遂捻土烧香,气直至禁中。
遣人探问,香气自通真宫来。
上亟乘小车到宫,见壁间有诗云:「捻土焚香事有因,世间宜假不宜真。
太平无事张天觉,四海闲游吕洞宾」。
京城印行,绕街叫卖。
太子亦买数本进。
上大骇,推赏钱千缗,开封府捕之。
太学斋仆王青告首,是福州士人黄待聘令卖,送大理寺勘招:待聘兄弟及外族为僧行,不喜改道,故云。
有旨斩马行街。
灵素蔡京乡人所为,上表乞归本贯。
诏不允。
通真有一室,灵素入静之所,常封锁,虽驾来亦不入。
遣人廉得,有黄罗大帐,金龙朱红椅桌,金龙香炉。
具奏,请上亲往,臣当从驾。
上幸通真宫,引至,开锁同入,无一物,粉壁明窗而已。
惶恐待罪。
宣和元年三月京师大水临城,上令中贵同灵素登城治水。
敕之,水势不退,回奏:「臣非不能治水。
一者事乃天道,二者水自太子而得,但令太子拜之,可信也」。
遂遣太子登城,赐御香,设四拜,水退四丈。
是夜水退尽,京城之民皆仰太子圣德
灵素遂上表乞骸,不允。
秋九月,全台上言:「灵素妄改迁都,妖惑圣聪,改除释教,毁谤大臣」。
灵素即时携衣被行出宫。
十一月,与宫祠温州居住。
二年,灵素一日携所上表见太守闾丘颚,乞与缴进,及与州官、亲党诀别而卒。
生前自卜坟于城南山,戒其随行弟子皇城使张如晦,可掘穴深五尺,见龟蛇便下棺。
既掘,不见龟蛇,而深不可视,葬焉。
靖康初,遣使监温州伐墓,不知所踪,但见乱石纵横,强进,多死,遂已。
按:《宾退录》卷一,乾隆十七年仿宋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