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论防江利害劄子1140年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四、《石林奏议》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四、《南宋文录录》卷四
闻兵可胜之理,而无必胜之道。
孔子曰「我战则克」,夫以至仁伐不仁,孰敢与为敌?
此理之所可胜者也。
然犹曰「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而不贵尽用其勇者,是无必胜之道也。
有苗至于三,成王周公淮夷至于四,虽终至于克服殄灭,然其初犹有待而后成者。
不以可胜,决其所必胜圣王之功也。
伏见黠虏败盟罪恶已盈,天地所不庇覆鬼神所不能容忍。
陛下谦慎宽慈包藏涵养之久,至使溢而自覆,玩而自焚
猖蹶以来攻城无所得掠地无所据,兀术亲败亡而去,诸将偏师所指,捷奏交上,是诚灭亡送死之日也。
秋期已至,我所可胜者,虽其理甚明,然犬羊奸诈用意不测,其为必胜者亦不可不审。
臣误蒙圣恩总帅一道留钥所寄,王室是赖敢不思效其职?
窃惟今日之计不过有三:其大曰过河,次曰戍淮,又次曰保江。
日者既命四大帅三京两河招抚招讨矣,若乘此屡胜之后,虏果沮挠我师分道并进直抵京师追逐过河,遂定故疆,何往不可
若犹恃其蜂蚁之屯,济师于国,窃据京师闭关旅拒,乍出乍没,我不可尽斗吾民,则诸帅分屯淮上,徐观其衅,我既未敢直前,彼亦未敢下者,必且戍淮。
昏迷不悟,尚怀冲突,竭国远来,无所忌惮我师未可遽与争锋,则退而阻险,以待其师老力疲,然后为之所者,必且保江。
过河不可必而戍淮,戍淮不可必而守江,此势所不得已,在我未为失策也。
至于保江则尽矣,江若不必守,则后何以继乎?
天生巨险,所以南北,非河与淮之比。
曹操之强,孙权首败之赤壁
其后徙治秣陵连年再攻濡须至以水军挑战,卒不敢发,彻军而还
及其子丕,遣曹休张辽等并军同下,吕范等以舟师拒之三年
丕出广陵,望而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
乃退。
魏拓跋圭南侵,止于翱翔淮上
宋元嘉末一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亦睥睨太息,而不能越。
则江岂有可犯者乎?
惟是汉末刘繇曲阿畏懦无能故为孙策乘之,长驱奄有三吴
近岁杜充阴怀异志拥众数万,散而不属,以误大事尔。
窃尝考之,吴所以能禦曹丕,宋所以能禦拓跋圭者,无他术焉。
临江疑城,自石头江乘筑围,作薄落上施假楼,浮之江中,使魏人遥望知畏者,也。
尽户发丁,分守津要,使之游逻上接于湖,下至蔡洲陈舰列营周亘江濒,自采石暨阳六七百里者,宋之也。
则知险不自固
古之为守者,初无奇秘不可及之事,我之人力胜而彼不能夺,彼之人力胜则我不胜守。
所谓人力不胜者,在其所施设用意不用意之间而已
故臣窃不自揆,妄意今过河之朝廷已付之将帅
长江守禦,参古验今,使州县协力讲修其职,预为万一之备者,臣之职也,敢不以身先之?
其道不必便有兴作,但措置有定议,控扼定所上下知所戒而不敢忽,远近所恃不敢怠。
正使贼即扫荡,犹足外为声援,以佐大军,设有缓急,皆无逃吾之术;
内则拱手以待其毙可也
是以辄敢先事有言
曹丕既退,孙权情语蜀使曰:「孤土地边外间隙万端长江巨海,皆当防守
观衅而动,惟不见便
宁得忘此,复有他图」?
夫以不敢犯为得计,而以不见便可虞,此孙权所知也,而况于今日乎?
所有防守职事朝廷前后方略约束案籍具在,臣已检会,择其所施行画一条例,别具奏陈。
迂疏之见,浅陋之识,复以冒达天听伏惟圣慈贷其万死,少加采择
无任惶惧震恐之至。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