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颍滨论治士风 宋 · 王庠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
恭审荣奉制书,入参大政伏惟欢庆
兹者执事得时得位,其不特亲戚之私庆,而为天下之公贺也。
何以言之?
执事历仕三朝,今主上忧勤莅政,起执事幽闲之中,倾心以听,责成太平,则国士之报,宜厚于众人矣。
伏思先帝愿治,一十九年之用心今日国论更张执事皆备见亲尝之,固不待天下之士妄有所献也。
虽然亲戚之私,徒贺不足以尽意致贺不可以无词,此某不免乎妄有所建矣。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唐虞之际犹以人才为难也。
孟子曰「徒法不能自行」,则为国家者,必赖人才而后治也
迨及后世汉唐之治,固不足今日道矣,然姑借汉唐而言之。
西汉之盛,固尝以经术作人才矣。
公孙弘之进,希世用事可否持两端使人自择稚圭谷永之徒习以成风反覆不情揣合时变,一王章不容于时,况贤者乎?
然则,崇经术所以勉之以道也。
士学于经术劲正之节不立焉,雨蒲风不能自持,则非所望于知道也。
当时之士,反不如曹参之于萧相国何哉
切尝思之。
学者方且专门之学,学非自得,因以丧其良资,所谓至道真儒,盖未之见也。
萧何曹参,虽不学无术,然器识宏远,得于固有,故其自知甚明,自信甚笃,以成其规随画一之善。
后之君子不可不深明于此也。
眷我本朝教育涵养,至先帝纯以经术作新天下,恩至厚也。
切观迩者务喜揣合之论,有道之世,岂容若稚圭谷永之徒,习成揣合之风乎?
有方士,伪为白金半之以铜,俗谓之对钩之金也。
近时以来,行徭役以免兼之行经义而以诗赋兼之,既知免役经义不可罢,不纯而行之,岂非对钩之法耶?
以此类推所谓务喜揣合之论也,无乃上累太母裕之勤、天子继述之孝乎?
执事审订公议,必已深明乎此,革去揣合之风,则之勋不足进焉。
此某所以天下之公贺者一也。
李唐之盛,固尝以贤良取人材矣。
牛僧孺之进,排斥时政,遂结李氏之怨,八关十六子扇以成风,又分而为注、训焉,搢绅之祸四十馀年不解
然则尊贤所以勉之以忠也,士进于贤良朋党之患遂成焉,如左右佩剑彼此相笑,则非所望于为忠也。
当时之士,反不如郭子仪之于李光弼何哉
窃尝患之。
士大夫方执异同互相诋诽所谓公心大臣盖未之见也。
子仪光弼,虽进于武士,然皆释去私雠以急公家,故能同心协谋,卒复王室
后之君子不可不深明乎此也。
眷我本朝任贤去邪,以底熙洽之盛,至仁宗时,明五贤不肖之论,先帝纳忠奖善,德至渥也,切观迩者务喜排击之论,清明之朝,岂容若八关十六子之徒,扇成排击之风乎?
祖宗深仁大德,罪疑从轻,未尝以言罪人,况夫平居诗文疑似,如告讦新州者耶?
以此类推所谓务喜排击之论也,无乃使朝廷政刑失举,玄生两宫之疑乎?
执事审订公议,亦已深明乎此,革去揣合之风,则郭、李之功不足进焉。
此某所以天下之公贺者二也。
区区怀此久矣,惟执事察其言,因得其肺腑焉。
夫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日天子方当不言之际,则执政大臣天理物者也。
犹之元气行于混茫之中,何尝有心亭毒哉?
苟惟运而无私然后成天下之大和,动有所偏,灾异作矣。
勉进大勋,以福四海
尚祈茂对大时为国自重
朝佥胥祷,寔天下之所同愿也。
不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