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用相疏 南宋 · 许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一、《襄陵文集》卷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八、《九朝编年备要》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一
臣尝学《易》,观《否》、《泰》之象,则知君子小人未尝相无于天下
尧舜在上,世必有小人
桀纣在上,世必有君子
其所更为治乱相反如此者,尧舜错之得宜桀纣置之失当也。
故错之得宜君子小人并受其福,是以皆谓之泰;
置之失当君子小人各穷于祸,是以同谓之否。
所谓当与不当,要在内外之间而已矣。
《泰》内君子而外小人,则其象内健而外顺;
《否》内小人而外君子,则其象内柔而外刚。
刚者君子之德,柔者小人之德也。
使君子有为内则内健可以天下
使小人委听于外则外顺,而天下从之。
何谓内外
传曰:《睽》,外也;
家人》,内也。
否泰反其类也,故人君躬必与小人睽而以君子家人者,类固相反
虽然人君一人之明而欲以尽知天下君子,亲之使为家人,又欲尽察天下小人,睽而远之,则虽尧舜之圣难于此,然图其易则必有要矣。
舜选于众,举皋陶则不仁者远;
汤选于众,举伊尹则不仁者远。
故《易》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前日君子小人上下倒植内外逆施奸罔充斥,臣未易遽论而独窃怪陛下即位以来朝廷之间未见泰象,臣是以先论之。
近日王孝迪昏庸已污翰苑而擢中书侍郎蔡懋顽固已败枢府而犹迁右丞当时四方之无怅然失望,此则陛下既悟而罢之矣。
今又将相张邦昌庙堂则是古之所谓外、今之所谓内,类进之祸,岂复胜言!
臣窃意陛下圣明岂不前日之乱皆生于大臣奸谀不去此属无以为治。
而相邦昌者盖或权以济朔骑之行,未必遂用,故臣未敢正击而一发其端于此
他日若果用之,则臣请得以死争之。
以为陛下正始之时,置相不可不谨,譬如植木始得嘉木有种其后,材将不可胜用。
始得恶木而植之,则恶木日滋,其极将至无取材
君臣一体相须而成,自昔未见有君无相而能成大业者也。
陛下欲为文帝则相必有平、周勃,欲为唐太宗则相必有房玄龄、杜如晦,欲为尧舜三代之君则必有尧舜三代之佐,而后无不解、为无不成
将前卜天下安危,在始观置相之得失,故愿陛下考而慎之。
先王知人之道,要在公听并观验左右之于诸大夫,验诸大夫之言于国人,验国人之言于其人可见之迹,灼知其贤而后用。
孟子用人之法,而《易》之所以为泰者,故臣辄敢论思,先之以为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