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新城县儒学绍兴十三年七月 宋 · 谢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
新城,故黎滩镇,绍兴八年更为县,锡今额。
为县四年,而清江李侯通直郎来为令。
名家子,有异材,其治以爱民为本,能知其利病不使舆皂得以扰民以故科徭綦省,财赋充足,人以奠居
繁剧,户至七八万,讼诉常满门户,时多故钱谷之问,盗贼之讯,持文书待报者每数十为曹。
侯为区处,悉有条理顷刻即办,日未中昃,庭空无人
邑人相与歌舞之,佥曰:「吾令贤矣」。
君闻之,笑曰:「未也」。
会朝廷建大学更世补法,增郡学官德意明甚
始与僚佐谋作夫子庙于邑巽隅,又建学于庙之旁,以居生徒
凡为屋百馀间,而楹桷瑰壮,础甓坚好,皆可持久,他县所不及
盖经始于绍兴十三年之春,而以是年夏落成
丐余为记。
余尝闻之:所谓士者,志于道而已矣。
士而不知道不足以为士,是亦何所用之。
成周之法,论其成名则曰贤曰能而已至于教人必至于圣。
盖人之才不同,其成亦自有差等。
然以圣人之道迪之,虽不能尽其要,其所闻固已甚高,此置法之良意也。
士方群处于閒燕,耳目之所更,心思所及,无妙道之行。
至于弦诵书数之末,而性命之理亦寓其间不以其细而不为,盖一得其末而百虑从之。
军旅之事,疑非所学者
方隅有警,王命出征,则平时比闾族党之师皆可以为帅,将不暇他求而足。
何谓也?
盖道无所不在,故才无所不达
藏往足以前古之变,其取新足以应当世之务,异时槐棘之选皆自此,而顾于酬酢岂不裕然有馀哉。
《礼》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
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所谓之者,即王公之所论,非谓使之行事也。
以士之贱,而庙朝之论乃以闻之,则所以待之不亦重乎。
夫以眇然之身,而可以成位覆载之中,则其待之重也固宜
若夫爵服之荣,饩给之厚,在于取士不得不然,先王岂专以此待之哉!
于此渐磨薰习,而出其自然,故于功名富贵泊然欲得之心。
一旦见于有为所谓事业者,直以胸中所得举而措之,不待强勉而能周之。
所以贵者正在于此,此则学校之成也。
迨及衰世之人,游乡校者犹能议执政善否,而汉所谓学者,以《黄图》考之,犹寄狱于其间
虽去圣悠远,犹有前古遗烈
虽然,以《周官》之制论之,自王畿以及诸侯之国,建学凡几所,其设官凡几职,其分职凡几事,比之他官,最为繁多,而所谓度数者又一切近烦文,非有近功速效可以惊耀人之观听
先王汲汲于此不敢后者是必有说。
世之人方蹇浅智度之,其不能知此,乃其固然
晏子之贤,尚指儒术以为迂阔,又况其馀乎!
其间奋然自为者,亦不过文具,务为观美而已,实不知治本之意。
呜呼,是可叹也。
昔僖公能治其国,鲁人尊之,请于周,为作四篇,而《泮水》之诗特与加详,其言服淮夷,则又累章言之。
郑昭公之时衰弊剧矣,意其补苴缉治,必有先急者,而诗人顾以学校废为刺。
二诗参论之,淮夷至为难服,而泮宫之成乃可使之献琛输赆,使郑人而知此,济以圃泽之材,岂不息兵革、平祸乱
此又圣人删取之旨,不可不知也。
鲁侯在泮宫也,「无小无大,从之于迈」;
而郑之士在城阙者,犹能与朋友信义相期
青青子衿,少者之服也,又况于成人乎?
由此知之,先王之泽久为未亡,而出于人心固常在也。
因人心而起治功曾不劬力而办,然则何惧而不为哉!
虽然,此诸侯之事也。
王承小雅》尽废之后,择用人材,内脩政事时则文武吉甫孝友张仲申伯治其民,南仲方叔制其兵。
是数人者,与仲山甫同德致功,若孔、颜相与,求其助我者而莫得
然则人材之盛,从可知矣。
然意其人材亦自学校而出。
不独采芑》之诗言士之众多,而《烝民》之篇论周室中兴必以任贤使能称之,则知宾兴之法,初未尝无疑也。
宣王之事考《周官》之法,酌方来之宜,论治如此,亦庶几有本矣。
今之议者乃云以文词取士失自汉始,必尽革之,乃可复古
此又不然
《传》曰:「不知言无以知人」。
盖唯言足以知人谓言不足以知人,盖不知言者也。
古者乡大夫登贤能之书,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取其卓然者告之。
今以学校养士而以文词进其杰然者何以异于射?
顾虽百世不可易也。
凡此学校所宜知者,故余并及之。
李侯明敏喜学,数贡有司居成均者累年
今其为令,不秘其所得,期与人共之,其承流宣化,谨于施设大概如此
异时腾踏贵途摅发底蕴,将与英俊并游。
然则今日之事,乃众所说乐,诚不可以无传也。
绍兴十三年七月初五日记。
按:正德建昌府志》卷七,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