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莲华胜会录文 宋 · 释宗赜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乐邦文类》卷二
夫以念为念、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
无念无念、以无生无生者,邪见之所惑也。
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者,第一义谛也。
是以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则上无诸佛之可念,下无净土可生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则总摄诸根
盖有念佛三昧还原要术,示开往生一门
所以终日念佛不乖无念炽然往生不乖无生,故能凡圣各住自位而感应道交,东西不相往来神迁净刹
不可得致诘也。
故经云:「若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乃至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来世尊,虽分折摄二门,现居净秽两土,然本圣之意,岂直娑婆国土丘陵坑坎五趣杂居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以是可厌
极乐世界黄金为地,行树参空,楼耸七珍华敷四色以是为可忻?
盖以初心入道,忍力未淳,须托净缘,以为增上。
何则
娑婆国土释迦已灭,弥勒未生;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说法
娑婆国土观音势至徒仰嘉名
极乐世界,彼二上人亲胜友
娑婆国土诸魔竞作,恼乱行人
极乐世界大光明中决无魔事
娑婆国土邪声杂乱女色妖淫
极乐世界水鸟树林咸宣妙法,正报清净实无女人
然则修行缘具,无若西方
浅信之人,横生疑谤
窃尝论之,此方之人,无不厌俗舍之喧烦,慕兰若寂静故有舍家出家,则殷勤赞叹
娑婆众苦何止俗舍之喧烦
极乐优游岂直兰若寂静
出家为美,而不愿往生,其惑一也。
万里辛勤远求识者,盖以发明大事决择死生
弥陀世尊色心业胜,愿力洪深,一演圆音无不明契。
愿参知识,而不欲见佛,其惑二也。
丛林广众,皆乐栖迟,少众道场,不欲依附
极乐世界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既欲亲近丛林,而不慕清净海众,其惑三也。
此方之人,上寿不过百岁,而童痴老耄疾病相仍,昏沈睡眠常居太半
菩萨犹昏隔阴,声闻尚昧出胎,则尺璧寸阴十丧其九,而未登不退可谓寒心
西方之人,寿命无量,一托莲苞,更无死苦,相续无间直至菩提
所以便获阿惟越致,佛阶决定可期。
流转娑婆促景而迷于净土长年,其惑四也。
若乃位居不退,果證无生,在欲无欲,居尘不尘,方能兴无缘慈,运同体悲,回入尘劳和光五浊
其有浅闻单慧,或与少善相应,便谓永出四流高超十地诋诃净土耽恋娑婆掩目空归宛然流浪并肩牛马接武泥犁
不知自是何人,拟比大权菩萨,其惑五也。
故经曰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则不信诸佛诚言不愿往生净土岂不甚迷哉?
若夫信佛言而生净土,则累系之所不能拘,劫波所不能害,谢人间八苦无天上之五衰
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唯显一乘之法,决定无三。
归依一体三宝奉事十方如来
佛光照体,万惑潜消法味资神,六通具足
三十七品助道法,应念圆成
三十二应随类身,遍尘刹土。
周旋五趣,普被诸根
不动一心遍行三昧
定水于三千,引众生火宅
自利利他皆悉圆满
然则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盖解脱之要门,乃修行捷径
是以了义大乘无不指归净土
前贤后圣自他皆愿往生
凡以欲得度人,先须自度故也。
呜呼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失人身万劫深悔。
故率大海众,各念弥陀佛,百声千声乃至万声回向同缘,愿生彼国。
窃冀莲池胜会金地法明,绮互相资,必谐斯愿。
操舟顺水更加橹棹之功,则十万之遥,可不劳而至也。
元祐四年冬宗赜夜梦一男子,乌巾白衣可三十计,风貌清美举措闲雅,揖谓宗赜曰:「欲入公弥陀会,告书一名」。
宗赜乃取《莲华胜会录》,秉笔问曰:「公何名」?
白衣者云:「名普慧」。
宗赜书已,白衣者云:「家兄亦曾上名」。
宗赜问曰:「令兄何名」?
白衣云:「家兄名普贤」。
白衣遂隐
宗赜觉而询诸耆宿,皆云《华严·离世间品》有二大菩萨名。
宗赜以为佛子佛事,助佛扬化,必有贤圣幽赞,然预此会者,亦岂小缘!
普贤变名易号不知谁何,今更以二大菩萨为首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