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心静天地之鉴论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九、《高峰文集》卷一三
一心以观万法万法不为有馀;
万法以求一心一心不为不足
心之本其至矣乎
窈冥至道,若不可测宅心无营,则□者以之明;
幽颐至理,若不可测宅心于无蔽,则隐者以之著。
此昔之欲见天地之纯者所以不外求也。
虽然,亦岂有择而然哉?
内观无我外观无物内外无足物我
冥于一,则方寸之地亦虚而已矣。
虚无清净纤埃不留寂寞恬淡而众妄举灭,则阴阳所以难终难穷之道,生成所以难测难识之理,初不出性分内者乃今不能逃吾之□照矣。
庄周》曰:「圣人心静乎?
天地之鉴此矣」。
其然乎!
请尝论之。
湛然圆明,无□无馀,物万变而不汩,形万化而不亡者,人之性也。
圆者以运,方者以处,若有机缄不得已,若运转而不自止者,天地之情也。
即不动之真以观性,性者,其道之成体乎?
多变之情以观天地天地者,其道之致用乎?
惟心之无物,无所不包实无所包,本性之真以成体,而配天地之情以致用者也。
静故体全,物物具足,而奚天地之理有不备耶?
静故□□物物照了,而奚天地之心有不见耶?
故心非求乎天地,而天地不离乎心;
天地非藏乎心,而心实不外乎天地
心则有得丧也,天地因之而存亡
心则有幽明也,天地由之有隐显
天地□心之所能鉴则不可也何则
阴阳所以消长四时所以□谢,日月星辰所以运行□临,风雨霜露所以散閟生杀山岳所以峙,江河所以流,虫鸟所以变化草木所以枯荣意者岂无自而然耶?
亦曰道实为之而已
吾心之神,经□万方为道主宰方且造物者游于未始有物之初,而况天地之著焉者,有不得其所自尔乎?
盖道之所在,惟静则明。
心之所鉴天地,犹水之须眉也。
方挠之以微风则不明,非水之性也;
方汩之以邪思则不明,非心之本也。
须眉常存乎水,天地常存乎心,而其所以咸见或不见者,静与不静而已矣。
夫惟圣人原道未始有物,则知物无非妄
悟道于物无非妄,则知动无非邪,是故非蕲于静也
万物无足以挠心,则于其并作也,吾独有以观其复,其于芸芸也,吾独有以究其归,则其自有昧然无不□者矣。
静也,非蕲于明也。
室虚白生,宇□而光发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下蟠见道如视,则不仰观俯察,而其所以为天地者,了然胸次矣。
是其真君之所照临真宰之所制服,将旁礴万物以为一,则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者也。
神明于此昭著,因以为其鉴焉;
形色于此陈露,因以为其照焉。
是在圣人,犹为不足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