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从弟成己审己直己存己用己字说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五、《浮沚集》卷六
周氏积德远矣,居温州者及其辈才五世
温州起家者为江阴
江阴生四十七年,官司封员外郎,职集贤校理而卒。
某尝恨其寿不充德,位不登才,意其后必有大兴起者,不在于诸父氏,必在于伯仲间也。
成己于江阴适长孙审己其次直己其次,存己又其次,用己又其次
既皆以其父命得名于余,又欲以成人礼待之而字之。
于是因推其说,而语其所大兴起其家之道,曰:尔亦闻有所谓君子之学乎?
古之君子为己而学,为人而仕;
今之君子为己而仕,为人而学。
何谓为己之学?
以吾有孝也则学,以吾有忠信也则学。
学乎内者也,养其德者也。
故为己而学者,必有为人之仕矣。
何谓为人之学?
人以我为多闻也则学,人以我为多能也则学。
学乎外者也,利其闻者也。
故为人而学者,必有为己之仕矣。
然则今之所谓君子者,古之所谓小人乎?
于此焉,亦将何择?
吾尝观夫孔氏之门,其所教人者多术矣。
至于樊迟学稼则不与,子贡货殖则不与,子张干禄则不与,是何也?
漆雕开不愿仕则与之,曾点浴乎沂则与之,颜渊在陋巷则与之,是何也?
呜呼
昔者孟子盖尝推其本而言之矣,以为舜与蹠之分,在于与善之间。
天下之人何莫为善,不必皆舜也,而曰舜焉,谓是心也无以异乎舜之心也,不谓舜可乎?
天下之人何莫为利,不必皆蹠也,而曰蹠焉,谓是心也无以异于蹠之心也,不谓蹠可乎?
然则士之于此不可以不思也。
天下之人惟不知思,是以善与心昧,利与实滋。
于其学也,不知为己而为人之为说;
于其仕也,不知为人而为己之为利
先达之士比肩倡于上,后进之士接武应于下。
以是教其子,兄以是诏其弟,师以是传其徒。
少习之,长成之,靡然成风,荡不可返,此其甚可哀者,尔于是独可无思乎
于成己,字思仁,尔则思之:孰为仁乎,孰为非仁乎?
恶乎至于仁,恶乎至于不仁
古则有之,曰: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其所仁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成吾己者,果不可以不仁也。
则又思之,曰:仁在我者也,吾何患不为哉?
于是朝焉仁也,暮焉仁也,食焉仁也,寝焉仁也,目视听、手举足无非仁也,而后可以谓之善成己者矣。
审己字思明,尔则思之:孰为明乎,孰为不明乎?
恶乎至于明,恶乎至于不明
古则有之,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曰:明则诚矣,诚则明矣。
其所明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审吾己者,果不可以不明也。
则又思之,曰:明在我者也,吾何患不为哉?
于是朝焉明也,暮焉明也,食焉明也,寝焉明也,目视听、手举足无非明也,而后可以谓之善审己者矣。
直己字思敬,尔则思之:孰谓敬乎,孰谓不敬乎?
恶乎至于敬,恶乎至于不敬
古则有之,曰:敬以直内
曰:修己以敬。
曰:毋不敬
其所谓敬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直吾己者,果不可以不敬也。
则又思之,曰:敬在我者也,吾何患不为哉?
于是朝焉敬也,暮焉敬也,食焉敬也,寝焉敬也,目视听、手举足无非敬也,而后可以谓之善直己者矣。
于存己,字思养,尔则思之:孰为养乎,孰为不养乎?
恶乎而得其养,恶乎不得其养?
古则有之,曰:养心善于寡欲
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曰: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
其所谓养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存吾己者,果不可以不养也。
则又思之,曰:夫养在我者也,吾何患不为哉?
于是朝焉养也,暮焉养也,食焉养也,寝焉养也,目视听、手举足无非养也,而后可以谓之善存己者矣。
于用己,字思本,尔则思之:孰为本乎,孰为非本乎?
恶乎而得其本,恶乎不得其本?
古则有之,曰: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其所谓本者何也?
尔则思之,曰:欲用吾己者,果不可以无本也。
则又思之,曰:本在我者也,吾何患不为哉?
于是朝焉本也,暮焉本也,食焉本也,寝焉本也,目视听、手举足无非本也,而后可以谓之善用己者矣。
呜呼
成己者,果以仁矣;
审己者,果以明矣;
直己者,果以敬矣;
存己者,果以养矣;
用己者,果以本矣。
则其学也,吾必以为为己之学也,必为善者也;
其仕也,吾必以为为人之仕矣,非为利者也。
所谓古之君子者也,斯所谓大兴起其家之道也。
《书》曰:「思曰睿」。
《语》曰:「学而不思则罔」。
惟睿惟圣,惟罔惟狂。
圣与狂,尔则择之。
古之人名所以定其体,字所以表其德,夫岂徒哉!
尔或不思,则名非其体也,字非其德也。
吾之云云,侮圣言也。
尔其勉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