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易解序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六、《道乡集》卷二七、《经义考》卷一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道光《永州府志》卷九上、光绪《武阳志馀》卷七上
元祐中太学博士,讲《易》,讲未终编,俄以罪去。
然《易》之大旨,盖尝潜心矣。
后十年,崇宁二年,窜处昭州,因以循省馀隙,北面于《易》而承教焉。
始也恍若三圣亲以指授,然而犹有《易》也。
中也卦爻象数,一念冰释,然而犹有《易》也。
终也在天而天,在地而地,在人而人,在物而物,不知何者非《易》邪,不知何者是《易》邪。
索之而不得也,简之而不得也,然则昔之作《易》者其谁乎?
今之学《易》者其谁乎?
不知谁之所以谁者又其谁乎?
不得已而喙鸣焉,盖作《易》者以忧患兴,而学《易》者以忧患入也。
作《易》者以忧患兴,经著之矣;
学《易》者以忧患入,未有过于孔子者。
故曰「吾再逐于鲁,伐木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亲戚益疏,徒友益散,其所以韦编三绝,是乃《易》之所不得遁也。
五十学《易》,有《易》可学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则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矣」。
孔子,《易》也;
《易》,孔子也。
孔子与《易》,虽大智迷矣。
予未得为孔子徒者也,然自元祐以来,黜于襄州,窜于新州,又窜于永州昭州,亲老不得养,兄弟妻子离散,举天下言罪戾者必归焉。
行年四十有五,又适近于孔子言「加我数年」之时也。
孔子于是时前言学《易》,予以是时愿学焉。
幸而得之以进乎学,则所谓可以无大过者,尚窃庶几焉不瞠若乎其后也。
庄子曰:「果有言邪?
其未尝有言邪」?
予既以夫未尝有言者容声于笔端矣,于是又为之序以冠之,以概见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