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易规 其七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
嵇康作《言不尽意论》,殷融作《象不尽意论》,卓哉,吾意夫二子者,可谓言《易》也,其深得圣人言者欤!
圣人言不尽意,故立象尽意,使意尽于象,则亦尽于言,而意非言之所尽,则亦非象之可尽,姑立象尽之,果莫之尽也。
如其尽,则象不立
今象之立,以尽不尽之意,非尽不尽之言也。
学者乃争哓哓于象,是圣人欲以意者,欲尽言也,不亦悖乎?
襄城患之,乃为六象之论,曰实象,曰假象,曰偏象,曰圆象,曰义象,曰用象。
萧氏又难之,不取偏象、圆象而立四象之论。
何、萧不知一物俱有六象非一象各著一物,是未免哓哓之徒也。
郑康成、虞翻辈巧于取象旁行曲致王弼患之,曰:「爻苟合顺,何必坤乃牛;
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
乃太恕乎,是《易》之立象,犹诗人托兴草木鸟兽乎!
孙盛之诮宜哉
为象,妙于见形,论曰:「圣人知观器,不足以达变,故表圆应蓍龟圆应不可为典要,故寄妙迹六爻
六爻周流,惟化所适,虽一昼吉凶并章,微一则失之矣。
拟器托象而庆咎交著,系器则失之矣。
八卦者,圆化之影迹也。
天下者,寄见之一形也。
圆影备未备之象,一形未形之形。
故尽二仪之道不与乾》、《坤》齐妙;
风雨俱变,不与巽》、《坎同体」。
呜呼不得嵇、殷与之谈,必也孙安国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