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赵懿简春秋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嵩山文集》卷一七、《经义考》卷一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二
夫子自谓三十而立之后十年乃不惑,实自志学之后二十年也。
嗟乎学而不惑之难如此
同知枢密院懿简赵公没身于《春秋》,著《春秋经解十卷,约而喻,简而达,顾杜氏啖、赵诸儒之例而病之,作《春秋例义》二十卷
问者曰:「孰病」?
曰:病前人有例而无义也。
曰:「孰谓义」?
曰:义正者为正例,犹岳镇不可移也;
义变者为变例,则沧海涵泳靡常也。
俟其比偶其类,右志左物,又如九野之博而实其理,众星之繁而丽乎文,则约且简者,得以圣人之志也。
啖、赵谓《公》、《谷守经、《左氏通史之后学者待《左氏》如古史记美文纷华玩之不复语经于斯矣。
公独于经先之,《左氏》而不合则求之《公》、《谷》,又不合则求之啖、赵、陆氏,而远独及于董仲舒,近在本朝诸儒,则独与孙明复辩。
其好而无党,恶而无欲,毅然不惑名高者也,黯然不惑于众而自信者也。
未著之前有名大儒矫枉之论曰:「隐非让,盾、止实弑」。
国中勇闻而乡风莫敢少异。
公独叹曰:「予岂溺于三《传》者?
其如春秋》重志而察微,何信简编而疑师授,专耳目而忽志意,最学者之灾也。
隐虽非贤君,而让国之志不可诬也。
盾非州吁,止非般,则非实弑而加弑,以笃为人臣、为人子者万世忠孝
众人之疑可也,孰谓君子而疑诸?
如彼之言,则《春秋开卷平读,而小子得之矣,何为子贡闵子骞公肩子、曾子子石之徒惑焉?
学者知游不能一字也已」。
呜呼,公之于《春秋笃好勤力矣。
公早以濮议名重天下其后新法闲居终南下者十馀年。
晚由温公之言起废,不三年遂与枢务,皆以《春秋》之学著之行事,而未尝以所学一出于口,又何难邪!
世之人徒知公立朝,而莫知公所以然者,积学于躬有在于此也。
不究所蕴而薨于位,大夫学士悲之,而幸此书之存焉尔也。
说之元祐中婚姻之故,辱公赐之话言,缪已窃为《春秋》学矣,而不能公之问,虽尝略睹公之书,而未之好也。
逮今三十馀年,始知好公之书,而叹息涕泗,有不可赎之悔。
则姑从其诸孙而序之,以补墓铭隧碑之所遗云。
宣和五年癸卯五月甲寅朝请大夫、知成州晁说之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