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商英三教大要 北宋 · 释报恩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二、《佛祖纲目》卷三七、《补续高僧传》卷九《大洪报恩传》
西域道宗多涂,要其会归不出有无四见而已,谓有见、无见、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也。
不即一心为道,则道非我有,故名外道
不即诸法是心,则法随见异,故名邪见
如谓之有,有则有无
如谓之无,无则无有
有无有见竞生,无有则无见斯起。
若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亦犹是也
夫不能离诸见,则无以明自心;
无以明自心,则不能知正道矣。
故经云:「言词说法小智分别不能了自心,云何正道」?
又曰:「有见即为垢,此则未为见。
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
以此论之,邪正异涂,正繇见悟殊致故也。
清凉庄老道法自然,能生万物,《易》谓太极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
自然太极为因一阴一阳为道,能生万物则是邪因;
计为虚无则是无因
尝试论之。
三界惟心,万缘一致,心生故法生,心灭故法灭。
推而广之弥纶万有而非有;
统而会之,究竟寂灭非无
非无亦非非无,非有亦非非有。
四执既亡,百非斯遣,则自然因缘,皆为戏论虚无真实,俱是假名矣。
至若太极阴阳能生万物,常无常有,斯为众妙之门
阴阳不测,是谓无方之神。
圣人设教,示悟多方,然既异一心,宁非四见何以明之?
虚无为道,道则是无;
自然、若太极、若一阴一阳为道,道则是有。
无常有,则是亦有亦无;
阴阳不测则是非有非无
先儒或谓万物谓之神,则非物,非物则亦是无。
西天大论师,皆以心外有法为外道万法惟心为正宗
盖以心为宗,则诸见自亡。
言虽或异,未足以为异也。
心外有法,则诸见竞生。
言虽或同,未足以为同也。
虽然儒道圣人固非不知之,乃存而不论耳。
良以未即明指一心,为万法之宗,虽或言之,犹不论也。
西天外道,皆大权菩萨示化之所施,为横生诸见,曲尽异端,以明佛法是为正道
其所以为圣人道顺逆皆宗,非思议之所能知矣。
古人有言,缘昔真宗未至,孔子且以系心,今知理有所归不应执权教。
知权之为权,未必知权也。
知权为实,斯知权矣。
是亦周孔老设教立言本意,一大事因缘之所成始、所成终也。
然则三教一心同涂异辙,究竟道宗本无言说,非维摩大士,孰能知此意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