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章惇劄子元符三年四月 北宋 · 陈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
闻道合则从,不合则去,非特君子保身之义,是亦人臣事君之礼。
所以可否,礼所以嫌疑,见可则行,有嫌则避,此大臣之所当知也。
臣伏左仆射章惇独宰政柄首尾八年迷国误朝,罪不可掩,天下怨怒,丛归一身
陛下临御以来海内人欲甘心者如猬毛而起,赖圣度包容爱惜事体,故虽求去,而圣恩不许
臣窃以谓惇之求去是也陛下不许非也。
先皇帝奄弃天下海内讴歌归于有德
皇太后自然之叙,合天下之公,倚成于天,躬定大策
此时,意语乖倒。
陛下天地之量,置其言于度外,益加礼貌,如恐不及
自古人君宽仁大度未有陛下今日者也。
然而可嫌之地,持不合之意,察其愧谬,无以自容,故先帝陵土未复,而委使事而去也。
泰陵命使朝廷大典
送往慎终臣子厚意
泰陵岂不欲致其厚哉
不可留,知难而去。
考之公议可许无疑
但令使事不乏,则朝廷大典举矣。
然则惇之去留国体所系,臣愿陛下速发德音,允其所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