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浚 北宋 · 吴俦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
先王之用其臣,其未任也,必欲知其才;
其将任也,必欲知其心;
其已任也,必欲知其功。
不知才则无以天下之能,不知其心则无以成天下之勋,不知其功则无以天下之善。
先王用人,拔之于寒微之中,升之于困厄之间,褫薜萝而服冠冕,去岩穴而践廊庙,授之以显职不疑,处之以高位不忌,此所以知其才。
谗间之口以使之无忧,遏浮虚言以使之无惧,不责之以苛礼不拘之以密宪,纵其鞭策以观其驰逐之能,缓其羁绁以观其击搏之力,此所以知其心。
腴田甲第惟以与之而不吝歌姬舞女惟以赐之而不惜,擢其亲戚而使之无倾危之忧,厚其子孙而使之无绝灭之患,势倾海内而朝不忌威震人主而时不嫉,此所以知其功。
夫秦之任王猛可谓知其才;
之任诸葛亮可谓知其心;
之任萧何可谓知其功矣。
然则古之君臣其所相得凫藻之乐,康宁辑睦优游悦怿,而休烈伟绩相与传于无穷而后世之所莫及者,以是而已
昔者晋武帝朝廷纷纭之议,而委王浚东南之事,何其壮也!
王浚独破建邺而卒见排于权势以不自明者,岂武帝所不能知其功欤?
夫南方之所以拒捍于人者,不独在于据其长江也,而在于以蔽其偏;
北人所以追逐南方者,不独在于夺其长江也,而在于连蜀以袭其右。
盖蜀附于南则南方胜,而使南方失蜀,则有西顾之忧,而不足以舟楫之能;
蜀附于北则北人胜,而使北人失蜀,则有西守之劳,而不足以逞其车骑之力。
然则蜀者,虽非用武之地而乃南北相抗形要也。
昔楚之衰也,盖秦已得蜀,是故白起之憃而有黔中之功,以王剪之微而有蕲南之捷。
吴之盛也,盖魏未得是故曹操之智而有赤壁之奔,以司马昭之谋而有东关之败,此固非秦勇而魏怯,楚弱而吴强,盖秦已得蜀而楚之所备者多,魏未得蜀而吴之所备者少故也。
战国策》曰:蜀中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至郢
汉中之甲,轻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
此亦言蜀之于天下,据江汉上流,而其势便且易也。
昔晋之讨孙皓也,王浑横江以攻其东,而王浚成都以攻其西。
然而吴之所以深虑者,固亦不在在于
何者
兵出于东者,目睫之患,而兵出于西者,肘腋之变也。
目睫之患犹可救解,而肘腋之变不暇设施,此自然之势也。
是以孙皓大臣莫不以蜀师为忧,故贾彦欲增建平之兵,而陆抗欲益西陵之备,此其意亦可见矣。
由此观之,则孙皓存亡之权在不在者,其理岂不甚明欤?
当此之时,使未能摧其西藩徘徊不得进,孙氏之君臣因以并力合势坚守江浙以拒中国之师,则江东诸城不可以岁月下也。
惜乎武帝不虑于此,而卒使癯劳憔悴功臣困于谗慝之党而不能震,以沮天下英雄之士而伤其心,悲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