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荀彧 北宋 · 吴俦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
古之君子所以深其言而不敢轻发者,非所以求异于人,盖虑其言之或失,而吾之力有所不能逮,则适足以为天下之所议而吾不信
君子之欲有所言也,必先稽之于道而无愆,考之于义而无弊,加之于人而无逆,适之于时无违
然又严毅以出之,坚强以持之,钦庄以莅之,欢忻以送之。
是以其言虽汪洋浩荡布满天下,而莫之能间。
苟惟太高而不可行太卑不可用,或失于傲而为疏,或失于谄而为亵,危峻亢厉而失之于讦,润泽温粹而失之于谀,太鄙而为陋,太华而为轻,则其所言者,自以为辨博精当莫己若者,而不知天下之人已群起而议之矣。
盖言之不可不慎也如此
五行以言配金,且金之为物,锻鍊烹冶,千状万类,虽各随其器而终不失其刚。
是以君子之言,委曲变化不可以一槩而论,要之归于而已
《传》曰与人臣言依于忠,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悌,谓是故也。
是以晋悼公方好田猎,故魏绛因其谋伐山戎而遂与之言虞人之箴;
楚灵王欲事游幸,故郑丹称誉佐史而遂与之言祈招之诗;
景公淫于刑,而晏子踊贵之事以悟之,而齐遂省刑
平公于役,而师旷石言之灾以觉之,而晋遂止役;
郑庄公共姜之爱,考叔辍羹以讽之,而终就其孝;
魏献子受梗阳之田,阎没废食以动之,而卒成其廉。
此数子者,可谓能用其言矣。
孔子春秋之乱,其诸侯如卫灵公鲁哀公,其大夫季康子孟懿子之类,莫不其所问而各循其才性之弊以告之。
圣贤之人不言则已,而未能志其言则言之,而亦欲其各有所当。
曹操之初,特一雄将耳,然而至于残忍暴虐,以快其怒,而为僭夺之计者,盖亦其尝所与言者有以道之也。
当是之时,荀彧为之谋。
观其定山东、取淮南、收河北、平关西,挟天子以都许,皆用彧之计画
其所不能为汉之纯臣而终肆其凶慝者,是亦荀彧之徒不能忠义与之言,以遏其强梁之志而已
燕雀遭害凤凰高翔麋鹿不养则骐驎窜伏故杀鸣犊孔子临河不进。
曹操杨脩,殪祢衡,诛孔融,毙崔琰,斩殳英俊锄耨雄杰不为不酷矣。
杨彪之类杜门不出管宁之属挈家而远去。
高洁刚正之士死耳,安肯屈辱而从哉!
忍耻冒污以与之指踪,则其凶逆暴乱未必不由彧之诱掖之也。
曹操欲取徐州谏之,曰高祖关中之险而成帝功,则其意欲操之示天下形势高祖之时也。
曹操欲迎献帝劝之,曰高祖发义帝之丧而服海内,则其意欲操之示天下信义高祖之势也。
曹操本初之强而项氏之事论之,曹操官渡之难而荥阳之患言之。
平居无事未尝不以高祖与之言,而欲其不为高祖岂不惑哉?
切譬之与群盗处者,其斩关抉门,乘垣坎墙,皆其所道之,而又谓之曰无虏人财物,可得乎?
然则魏武之资,虽其初不足以天下,而及其所吞噬击搏无所复顾,则是辅相者之过也。
然则君子之言可不慎欤?
尝读《唐》,李希烈僭号宣武,囚颜真卿,曰:「予所学者朝觐礼耳」。
欲以悟之。
志虽不遂,而其勋烈风槩足以悚动天下然则荀彧足以知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