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用民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四、《柯山集拾遗》卷八、《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国能用其民者强,不能用其民者弱。
今夫天子之役者,天下之民,供一国之役者,一国之民也,不于民而役之,则将孰取以为役?
臣未闻将办天下大事不责天下之民,而判然又有供役者也。
先王其然故当以教勤天下之民,使各效其力而给吾之用,大为战斗,次为之力役
至于会聚召集,饮飨田猎大呼大至,小召则小应,进退往返惟所欲为,而无有违拂沮阏于前者是以国强而天下莫能窥。
王之道既微诸侯争强征伐四出,莫能有相胜
管仲独明其故,于是相桓公以行其术。
三分其国,以为三军二十乡。
五人而为轨,则五人之长也。
十轨而为里,则五十人之帅也。
四里为连,则二百人之帅也。
十连为乡,则二千人之将也。
公帅十有一乡,而高子、国子各帅其五,于是中国之鼓,有高子、国子之鼓。
授之以政令,阅之以蒐狩,厉之以赏罚,举齐国之民无不为齐国用者。
提兵鼓之三方之众如一人三军之情如一家,此桓公所横行天下徜徉四方而霸诸侯
诸侯之国既亡,裂为战国未知所定。
商鞅独明故而秦孝公于是什伍秦国之民,而使之相教。
告奸赏之如斩敌,匿奸与不告者诛。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军功,止私斗
致粟多者复其身,事末利者收为孥。
锄去怠惰骄慢之心,而振作功名勇敢之意。
于是全秦之民踊跃奋迅人自为战,以攻则取,以守则固,开关东向天下无敌
夫齐、秦之君所得志天下兵强地大莫敢抗者,无他说也,彼惟能用其民故也。
是时南有楚,有晋,西有秦,兵民土壤未必不如桓公也。
三晋戎马荆郢精兵负海鱼盐未必不如秦也。
诸侯东面而朝齐,命出而不敢抗,亦非有他说也,彼惟不能用其民故也。
故曰能用其民者强,不能用其民者弱。
夫君者,乘车者也;
民者,为车与马而载君以行者也。
使之驰则驰,使之止则止,步骤进退惟乘者之为听,夫如是,则车之利可爱也。
乘者欲止而辙不顺,奔蹄倾侧与人异向,则曾不徒行
大获车马之利,而后齐、秦惟其车马曾不徒行,此诸侯所以折而入于齐、秦也。
伏惟陛下独立千载积弊之后,而奋张三代知远之图,深见先王用心,而善操强国大柄,故立保甲之法以什伍其民。
五家之小保而为二十五家之大保,自二十五家之大保而为二百五十家之都保,此诚先王所以亲比其民,而使欢欣相保忧患相恤,无事使相师,有事使相用之道,而管仲卫鞅祖述所自出者也。
前所用民者,陛下既行之矣,臣犹敢为是说者,以谓保甲之政尚有详略之殊,臣欲缮其或阙而责其未周,提天下之全威以制四夷而后为足也。
臣窃见今天下保甲行伍之法,惟王畿五路备边之地而已练习教戒可用以操兵自是而往,亦少略矣。
若使天下保甲尽如五路备边之地,番休教习,则用或未息
而臣独以谓所谓都保大保、小保之正长,则其制当以加详也。
夫车五人而为之长,必其所长过夫五人自是上至千二百五十人之长,则必智足帅是二百五十人者,而后责以帅属立法,而设正长非不使选择而后补也。
郡邑或未能悉如国家之意,夫一无所长而强校之名,则受侮遭谑之不暇而况能帅纠其属欤?
故臣欲令自小保、大保之长与都、副保正有阙,有司召其属之人而躬择之,或其智可以办事,其武足以驱盗而后授之。
臣又欲令提点刑狱之官,每岁一按所部,期诸保之长,使各集所近之地而阅之,其尤不如法者,大率十人已上,则令佐为有罪,如是则择之当加审。
夫择之得宜,则正长之名不滥,而率属纠众之责,有司有以责之矣。
今日畿内五路之外保甲之非近边者,虽不使之悉操兵所谓正长者既择则授之,授之之际必使之具弓矢,且曰:「将使尔防所部之盗也」。
夫徒弓矢不知所用,犹无之也。
故臣以谓既使具弓矢而后告之曰:「岁终吾将阅之」。
欲以每岁之仲冬农事既閒,而合本部之正长大阅之,略为具赏以旌其技之能者,而鞭其尤无良者,每岁一试,著为定令
野人之情易以劝沮动,而难以言语谕,其视上之所抑扬,而尤以为荣辱
夫使之荣辱于吾之劝沮,虽不力教之有司,而私家之习,亦宜勉励,而岁一阅之,又独任正长,则民固不劳,而于事未有费也。
大抵正长二岁一更如是而行之,则岁久民皆足以弓矢
深山江湖之盗,操刀村落不忌者,何也?
知民不习武故也。
一乡众有善射十夫,则盗且不敢发,况皆可用之民乎?
而议者以扰为说,则先王之时,一年从事于畋者四,其闻金鼓振作从车马以驰逐者,皆平日涂手沾足田亩之民也。
后世兵农分,而后有专于农,有专于战者。
然则后世使民,而先王扰民,可乎?
四方万里之外,无一夫不为吾用,而提天下之全威以临四隅而后先王用民之效见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