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药戒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二、《柯山集》卷四五、《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二、《圣宋文选》卷二九、《容斋五笔》卷四、《古文集成》卷七八
张子病痞,积于中者,伏而不能下,自外至者,捍而不得纳,从医而问之。
曰:「非下之不可」。
归而饮其药,既饮而暴下,不终日而向之伏者散而无馀,向之捍者柔而不支,焦膈导达,呼吸开利,快然若未始有疾者。
不数日,痞复作,投以故药,其快然也亦如初。
自是不逾月而痞五作五下,每下辄愈。
然张子之气,一语而三引,体不劳而汗,股不步而慄,肤革无所耗于外,而其中苶然莫知其所来。
嗟夫!
痞非下不可已,予从而下之,术未爽也,而吾之苶然者独何欤?
闻楚之南有良医焉,往而问之。
医叹曰:「子无叹是苶然者也,凡子之术固为是苶然也。
坐,吾语汝
天下之理,有甚快于予心者,其末必有伤,求无伤于终者,则初无望于快吾心。
阴伏而阳畜,气与血不运而为痞,横乎子之胸中者,其累大矣。
击而去之,不须臾而除甚大之累,和平之气不能为也,必将击搏震挠而后可。
夫人之和气冲然而甚微,治乎其易危,击搏震挠之功未成,而子之和气尝已病矣。
由是观之,则子之痞凡一快者,子之和一伤矣,不终月而快者五,则子之和平之气不既索乎?
故肤不劳而汗,股不步而慄,苶然如不可终日也。
且将去子之痞,而无害于和平。
子归,燕居三月,而后予之药可为也」。
张子归,燕居三月,斋戒而复请之。
医曰:「子之气少完矣」。
取药而授之曰:「服之三月而疾少平,又三月而小康,终年而复常。
且饮药不得亟进」。
张子归而行其说,然其初使人懑然迟之,盖三投其药而三反之也。
然日不见其所攻,久较则月异而时不同,盖终岁而疾平。
张子谒医再拜而谢之,坐而问其故。
医曰:「是治国之说也,岂特医之于疾哉!
子独不见秦之治民乎?
敕之以命,捍而不听;
勤之以事,放而不畏。
法令不听,治之不变,则秦之民尝痞矣。
商君见其痞也,厉以刑法,威以斩伐,劲悍猛鸷,不贷毫发,痛铲而力锄之。
于是秦之政如建瓴,流荡四达,无敢或拒,而秦之痞尝一快矣。
孝公以至于二世,凡几痞而几快矣,顽者已圮,强者已柔,而秦之民无欢心矣。
故猛政一快者,欢心一已,积快而不已,而秦之四肢枵然,徒有其物而已。
民心日离而君孤立于上,故匹夫大呼,不终日而百疾皆起,秦欲运其手足肩膂,而漠然不我应矣。
故秦之亡者,是好为快者之过也。
昔者先王之民,其初亦尝痞矣,先王岂不知砉然击去之之为速也,惟其有惧于终也,故不敢求快于吾心,优柔而抚存之,教以仁义,导以礼乐,阴解其乱而徐除其滞,使其悠然自趋于平安而不自知。
方其未也,旁视而懑然者有之矣,然月计之,岁察之,则前岁之俗非今岁之俗也。
不击不搏,无所忤逆,是以日去其戾气而不婴其欢心,于是政成教达,安乐悠久而无后患矣。
是以三代之治,皆更数圣人,历数百年而后俗成。
则予之药终年而愈疾者,盖无足怪也。
故曰天下之理有甚快于予心者,其末也必有伤,求无伤于其终,则无望于快吾心。
虽然,岂独于治天下哉」!
张子再拜,出而记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