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郭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一、《柯山集》卷三八、《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九、《皇朝文鉴》卷一○○、《圣宋文选》卷二七、《文章辨体汇选》卷四○○
雄杰好乱之士,可服以天下大义不可掩以匹夫小数
何也?
彼其心甘为理屈,不肯负人以其智,幸而掩之得志其后必大乱,凶悖放恣而后其志乃已。
不可不慎也。
汉高祖苟一时之便,伪游云梦而执韩信,虽能执信,而信之反心自此生矣。
此时高才智士亦有轻其君之心,故英布、贯高之继踵而起者,此非服英雄之道也。
李光弼孤军安、史健贼百斗百胜,其治军行兵风采郭子仪之右。
当时诸将皆望风子仪敬君父,而光弼之在彭城,诸将已不为使。
子仪能使吐蕃谓父,而史思明上书请诛光弼大抵光弼之实不及子仪之名,子仪安坐而有馀,光弼驰骋不足
予尝思其故,读《史思明传》,见光弼使乌承恩潜杀史思明事,而后李、郭优劣
盖子仪之为人至诚不欺,主于忠信,其胸中洞然大人也。
故静则人安其德,动则人服其义。
光弼乌承恩使袭杀史思明,此虽狡夫诡道常态,意其人必雄悍骠勇,而中有所不保信者。
市井之智,盗贼之谋,有时而用也,不然何以史思明之侮,而田承嗣之膝独为尚父屈欤?
此于服人之道小矣。
呜呼
成事以材,不若以德;
服人以智,不若以理。
惟德与理,始钝终利。
以之治大,以之行远,未之有悔也。
按:此篇草斋本、吕本并题作《李郭优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