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乐毅论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柯山集》卷三七、《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七、《圣宋文选》卷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吾观夏侯太初之论乐毅,称毅之书,谓伊尹太甲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以知毅之心不止兼并,而称毅之不取即墨,谓明信义天下,将纵二城而降之,以为王业之所起。
呜呼
何其言之过欤!
战国之雄耳,其智岂足以王者之事哉?
一说昭王平齐,复其数年之仇,毅之才尽是矣,何以知毅之有心王者之事哉?
且以战国之际,士驰说干时君,惟恐其言之不足以动人其所一切不出情实,则毅之称伊尹太甲之事,是果其心欤?
将燕师,一战而破齐,虏获重器而逐其君。
燕国弱小,而五岁勤师于外,亲所下者凡七十馀城,则士卒亦少敝,而国之转输应接亦少劳矣。
故顿于二城之下,盘桓不能取,且不终毅之计,而骑劫代之矣。
由是观之,毅之不拔二城者,是力有所不足,未得尽用其计谋
而考毅之用心,固未始有纵二城以收民明信有意王业之事也。
一至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于燕。
而下七十馀城,其所杀伤不知几何
即墨大夫出死于战,齐民之视不啻寇仇
而乃欲以不攻二城明信示民,毅之为计必不若是之愚者。
且方是时田单即墨善为兵,故其守即墨固而不易拔耳。
夏侯生之妄论也!
司马迁称异时事苏秦者皆附之,故战国策士之所载多不足信
而迁之所载未始有此,故予皆不信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