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杜氏小五娘披剃疏词1108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九、《鸡肋集》卷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永乐大典》卷一四一二五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濮阳女子杜氏小五娘法名,)朝散郎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崇福宫、故真宁县阎氏、今安平县晁氏之孙,今宣义郎知颍昌府阳翟县、故晁氏八姐、今晁氏二十一姐之女,年十八岁,其家议以从人矣。
念其前母以产殁,己当为妇而悲,忽自截发头陀仪,颒粉泽屏荤,见请于亲,冀他日比丘尼,以报生身之恩,学出世之法。
尊属衋然,伤而听之;
其婿氏怅然,恨而舍之。
岁丙子岁戊子,十有二年,其志益坚,行益熟。
朝请郎、监西京中岳庙晁补之之妻永嘉县杜氏修撰公之女、而宣义君之姊也。
怜其侄之意,以钱一百三十千输诸官,得祠部度牒施之,命以善月日享佛饭僧落发受具,又以告补之曰:「子为作赞其事,成此女子愿,且普庆忏,使杜、晁两宗往者居者向佛菩提,获大饶益」。
其词曰:
伏闻山河大地,尚因瞪发而生;
血肉幻身,岂是金刚之法?
为泡为沫,为无量腥臊聚;
为苦为恼,为百一疾病缠。
火宅已烧,为丘井将坠。
昼作猖狂不暇夜梦怵惕而自惊。
无常大鬼之所驱,有情更生而何往?
所宜厌患出离而反欣喜,控搏乃清净
童女杜氏小五娘法名,贤公之孙,信士之子
初听结缡之议,便盟落发之诚。
至于姑姊妹之行,譬若观雀蚊虻之过。
戒定宿修于前世,故因缘适会于此生。
亲杜姓中,咸从本起之愿;
姑晁氏配,为营披剃之资。
解紒著盘,诸天八部而皆叹;
登坛受具大觉六师现前
有无瘖哑人教汝读经,生盲擿埴人指汝见性
滋长圣种,断除爱根
用以加持晁杜两族,俱乘胜因;
回向幽明二途,永脱苦趣
及此会中,尽未来际,助缘随喜
男子女人,證明此比丘尼,令得不退转
同悟无生忍,曩谟佛陀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