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问 其五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八
问: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所贵乎文者,以其有别也。
圣人则炳,君子则蔚,辩人则萃,见乎外不掩乎内者如此
故古之观人者慎焉,盖莫慎于汉。
汉之文同三代,其一时行事类是。
陵夷晋宋,群丑乱夏,士大夫相与为言语于鞍马流离之间,因以靡靡不能复振
譬之草木百鸟灼然其华,嘤然其鸣,奄忽物化声采偕尽,而好事者往往而传溺其淫辞,以誳法度
独一王通起而论之,知其亦有君子之心,而知其亦有小人或傲或冶,或怨或怒,或纤或夸,鄙而贪,诡而捷,以谓皆古之不利人
夫玩其文,不索其实遂往不返,则风俗斯殆。
而通于此,能辞而精之,则通也,亦可谓知言者,非邪?
本朝以言取人,盖文盛矣。
平居出孝入弟,行有馀力,然后学文
有司一日进退,则卒不在行
庶几乎亦欲因其言而观焉,非好学深思心知意者,孰能正之?
必曰「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孔子犹病,则通于此其能知者,复何以也?
并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