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外弟杨若字知类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五、《鸡肋集》卷三五、《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七○
骥有四足足以丘陵、跨燕越不期于在六辔也;
然有是足,羁之者至矣。
鸷鸟六翮足以浮云、捎林莽不期于掣鞲上也;
然有是翮,呼之者至矣。
士有才术足以知往古、治当世不期于仕而遇合也;
然有是资,用之者至矣。
故物必有馀而后用,无不足而求用。
闲其驰驱以待羁者,时其翱翔以待呼者,马与鸟无是情也。
然则治其可合者以求合,岂士之情也哉
今世学者,不求若古人,而务一时之合,自始读书,则曰「世之所用何尚,有司之所取何先」。
治其学之类者,去其学不知类者,而求合焉。
世之用舍不可常,而有司去取特操
则业成而不售半涂而改,尽弃其学,而从事其所不学至于自纷如也,乃始叹息于不逢。
若此,岂足以知类也哉
余外弟杨君名若,少而笃志崭然侪辈中。
善问而识所从,既学经,又学为诗赋,皆欲求当时所谓善且尝效者而师之。
余曰:书无所不当知,独一乎哉
文章无所当为,独诗赋乎哉
治其狭以求适于广,则是以箸为梁木也,十围百围,则求方圆长短无之不可矣。
然则求若古人何如
亦曰养其大体而已矣。
孟子曰:「指不若人,则知恶之;
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
吾弟之学也,无以不若世之所用有司之所取者为羞,而以若古人者是求,则虽欲不为世之所用有司之所取,亦不可得矣。
故余请字曰「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