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穆之触鳞集序1109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一、《鸡肋集》卷三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六、《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一、乾隆《金乡县志》卷一八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鲁俗当周之盛,及孔子时,文学他国矜式
周衰,诸侯并争,而鲁为弱国,文学亦微。
然其故俗由秦汉迄今,尚多经儒忠信之士。
分裂大坏五季文物荡尽,而鲁儒往往抱经伏农野守死善道,盖五十年而不改也。
太祖皇帝起,平祸乱,尽屈良、平之策,休牛马而弗用,慨然思得诸生儒士与议太平
而鲁之学者稍稍自奋垄亩,大裾长绅,杂出于戎马介士之间。
父老见而指以喜曰:「此曹出,天下太平矣」!
方时厌乱,人思复常,故士贵。
不待名实加于上下,见其物色士类,而意已悦安之,此儒之效也。
金乡故隶兖,兖,地,吾里。
而故张公盖金乡人
公以太平兴国三年起家进士甲科大理评事通判普州
太祖皇帝初拔鲁群士一人也。
补之为儿,从先君学。
先君多为补之故里前辈贤士长者
初闻公名,徒竦然先君训慕先进而已矣。
宦学不试白首来归乃始与公之曾孙大方游。
大方为人质直自将好善不欺,类可与论里仁美者
补之因复识先君之言,又知公忠信流泽有后也。
然去公百年,所传闻未足知公尽。
一日大方出公遗稿,曰《触鳞集》,盖公为太宗御史所上疏议,而《触鳞》,公所自名也。
三复弥月,凛乎直谅多闻之益,如药石,如谷米非无用而设者。
其多至数十章,皆深切当世之务,不可以尽举,始恨公不究其用云。
其他诗文,皆清丽,有唐中叶以来才士之风,非若五季国初文物始复,武夫粗鄙田里朴陋者之作也。
相与切磋学问见于酬唱者,翰林王黄州元之为多。
黄州名世士,亦吾里人事熙陵为学士,熙陵称其独步天下者。
尝以直谏斥,久不召,召且大用复谏不悔,卒复斥,竟不大用,死黄州
黄州一时流辈许可,独畏公,尚以为不可及也,则公之为人可知已。
补之既以触鳞集》归大方大方再拜,求为集序。
补之以言为戒久,虽诺其请,未作也。
大方踰年踵门不衰,至载石户外,因甥张宗奭以言,幸有间必书。
补之平生戏笑为文字且不吝,固吝于吾里中贤士长者,以孤大方好善追远踰年之诚心,岂先君所以教哉?
不辞而终序之。
公讳肃,字穆之
御史尚书郎,知蔡州,耻言不用,未四十解绂而去。
世家行事本末诸子茂良,具于前进士许齐所为公墓表。
齐亦文学知名,不妄推与
凡齐所录,不复论,论其立身许国大节,以遗大方,俾刻石藏诸家以为吾里后生不及若人传闻而慕者之劝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