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吴相公1079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七、《鸡肋集》卷五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下之士,见相公而言利害者几人?
言而当者几人?
言而不当者几人?
若是者,某举不能知。
徒见相公用人内举避亲外举避雠,近取不避贵,远取不问贱。
天人之学,儒墨之英,大有所必用;
牛角之歌堂下之言,小有所不遗。
以是相公所持者甚重,所期者甚远,而昔者或未之识也。
太祖皇帝不驰一马、不折一矢而有天下天下稽颡称臣五国委命而下吏,可谓聪明睿智神武不杀
太宗修文训武,以培其基;
真宗隆政讲事,以润其色;
仁宗陶之以仁,表之以孝,四十二年天下乂安,无狗吠之警
逮乎英宗礼乐备矣,而谦逊未遑也。
今天慨然发愤追惟祖宗之馀烈,想见三代盛事于是举国政而属之相公
相公天子之意甚信而不疑也,故敢以一身独任天下之责,思天下之民。
不与天子意者,若己之涂其耳使不得闻,闭其目使不得见也。
夜以继日坐以待旦,以急天下之务;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餔,以待天下之贤。
文、武周公之所常行不以告吾君,化吾民,使一日为也。
虽然二帝三王之道不行于世久矣
仪、秦口舌事天下,而忠厚之俗离;
孙、吴兵法齐民,而攘夺之衅起。
井田坏于鞅,而天下方困于兼并
肉刑变于文,而彊梁始轻于犯法
寻经补传,得不偿亡,而两京之学衰;
更为虚无,不贵实效,而东晋之治失。
陵夷以至宋、齐、梁、隋,文教既衰,武德不耀,而天下瓜分矣。
神尧英略一天下,而太宗明皇继之,宜若治也
然犹府卫之兵废而为彍骑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变而为两税
而唐之民卒不获礼之盛者,岂天未欲平治天下耶?
下逮五季王政不纲民德日薄固无可议者,盖又百年有馀矣。
天下之民引颈启踵,刻月计日,以求见太平成法者,固在于斯时
相公谓不大有为,以创其意,则天不治
故先之以号令,以齐其心;
次之农桑,以赡其力;
次之刑罚,以督其经。
以为未也,则建学官以养其材,崇科举以变其习。
昔之所缺,今或有之,非以为独也,凡以使天下不敢议,不可知
不敢议,则治无不至,化无不神矣。
相公所以不负天子,下不负万民之心。
天子以是深信无疑万民以此有望乐成也。
自昔帝王之臣,非有极高明、致广大之学,其谁敢自任天下之重如此者?
孔子之治,诛少正卯齐人以为忧;
孟子相齐,言必称淳于髡以为惑。
然则非常之事固常情之所惧者。
南冥之鹏,海击于千里,而斥鴳从后而笑之,多见其不知量也。
东方鄙人,学不足以立本,才不足以趣时,独以谓相公用人,虽朴樕樲棘莫不各当其分;
相公待物,虽鸟兽虫鱼莫不使之各尽其欲。
凡天之所生,凡地之所养,无一物不得自遂者,是以敢用缪悠之说进焉。
虽然岂敢囊中之颖耶?
相公至仁乐育,使不至于无用失性而已
孔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孟子曰:「人不可无耻」。
某之怀耻有道之世久矣
相公之治,常以一物不得自遂为忧,则某之耻有望乎已也。
伏惟相公明亮焉。
贱迹外,辄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不胜战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