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为父惇辨冤状元祐元年十月 北宋 · 章持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
臣伏闻父之于子,虽有过而不忘教诲,君之于臣,虽有过而不失礼数,盖恩义之施不得不然也。
臣子之于君父,虽数加责而不敢自弃,盖有所受而无逃于天地之间也。
臣虽至愚,且世荷国恩岂敢自弃是以不避鈇钺之诛而冒昧自陈
窃以臣父惇向因议论,遂致烦言,乃蒙圣慈不加深罪出守汝海,非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照察保全之,若使群言得逞,将何所不至
深恩厚德何以论报
比奉告命,移守维扬,窃读训辞,谓使不失亲庭之便。
祖父俞年八十有七矣,祖孙父子所以感戴恩德者,又宜如何哉!
此盖陛下之仁,天地之施,以优礼大臣恩恤其私。
命下之日,使臣辈感之极而不知涕泗之陨也。
今闻传言追寝前命,臣未知朝廷所以追寝之意。
臣窃以扬州大藩,然自郎官可以为守,以臣父处之,即汝州扬州亦何所异?
盖是朝廷大礼推恩,欲使奉亲庭之便,且以广朝廷孝治之意。
今之追寝,必有误圣聪者,此臣所以不得默默也。
臣窃以近事比之,台官王岩叟父荀龙,自棣州澶州众人未知所以移之之意。
在朝廷以澶、棣二州有何所殊,在荀龙人材之中甚号阘冗如此人物陛下不尽记其姓名,是皆执政进拟,缘荀龙家在怀州,即澶州甚为近。
荀龙进呈之时,岂可谓欲使便其私?
举此事足以执政台谏官互相交持欺罔陛下,而朋党相结之固也。
陛下施恩优遇大臣,欲使臣父便其私则不可也,而执政台谏互相结讦乃可行其私,伏愿陛下详察其情。
又缘臣父在汝州近因行气风倒门扇,惊致左右手麻痹在假不领州事。
臣方得此报,人子之心,远闻亲疾,忧惶无地,见乞朝假往省。
又闻朝廷追寝之命,臣忧惶所以不敢言者切恐臣父所患未得便安,及追寝之命未到间或离次虽复还任,必不能领职
事理度之,虽欲求闲,即恐朋党之人又从而造为巧言欺罔陛下,臣父必不自辨,致陛下不能无疑也。
臣又维国朝所以待前执政恩数甚重,设虽有罪,犹谨行之,岂容推恩移郡?
言者轻视国体,回大势反掌耳。
祖宗故事,臣虽不能熟闻,计必无此例。
盖缘臣父禀性刚直疾人之非,无所容忍竭力向公,不负朝廷,每为同列所畏忌。
言者欲以深结执政用事者,故必极力攻此,所以深结于彼,伏愿陛下察臣之言而验之已事
窃闻言者以谓臣父向在枢庭帘前悖慢无礼,全失大臣之体。
且臣父所论皆缘公事岂有人臣自非病狂而敢悖慢无礼乎?
设或论议之间,过有讦直形于言者不过汲黯朱云而已
汉武帝尚能容汲黯成帝尚能容朱云,而陛下之圣,岂不能容哉!
且如言者所云悖慢无礼,全无大臣之体,若谓悖慢无礼岂止大臣之体而已
其言无理就此可见
天子不可诤臣,臣父以议论得罪陛下不加重责矜贷之,今又移以近乡之郡,使便亲庭,是陛下圣恩甚厚。
朋党之人曾不推广圣意,使天下之人咸知圣德宽大,反以朋党挟情相疾,用纵横捭阖之术,以悖慢无礼为说,欲以激怒陛下,此尤在陛下深察其情也。
古人以谓巧诈不如拙讷
乐羊有功见疑,秦西巴有罪而益信。
乐羊有功巧诈也,而终以见疑
西巴有罪拙讷也,而终以益信。
臣父之得罪,盖以拙讷
比者维扬之移,道须过阙朋党之人恐因赐朝见之际,有以感悟发其奸,终以拙讷陛下信之,故力为蔽障,乃不知臣父命未下之前,先以卧病不能视事,此臣又恐陛下未深照其底里也。
臣虽至愚,服膺茂训,粗有知识,仰惟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仁恩厚德所以爱育元元革弊兴善无所不至,诚用心也。
朋党之人沽名掠美朝廷行一善事更相推扬,皆掩有之,小民无知,归誉私门,而不知陛下之德,臣窃疾之。
伏愿陛下临照群情总持权柄,无使朋党互相交结弄权自恣
朋党上下相应,善为蔽欺,凡执政用事者所欲必为,使言者发其端。
言者之所陈,执政者行其事,相为表里公议壅隔,肆为欺罔不可不察。
此臣所常欲言,而恐言之轻不足以感悟天听
古人以为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外远于万里
万里之情,行者百日而可闻,朋党比周蔽匿情状,终不复知,正谓此患也。
方今朋党之患在于言路不广,且朝廷补谏员,任台官,其数非不多,而臣以谓言路不广者,盖所任台谏之人皆执政用事之党,凡有所言,唱出一口,则虽十数人一人也。
夫以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之圣,从善不及纳谏转圜,而言者不知所以图报,反敢肆为欺罔,向党背公,臣所以深病之。
顷者司马光之后,既大礼假闲,垂帘之始日,谏官全院皆转,或别自外来,或内超除,是岂非用事者欲引党卖恩乎?
言者曾无及此他时美除若非其党,言者必有弹议,若除台谏曾有人言是以所除之人皆其党,是臣所谓言路不广也。
古者,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
古者言路之广也如此
今者台谏之人与执政用事者结而为一,苟有阙失朝廷何赖焉。
伏愿陛下鉴其悃诚,赦其狂愚详察之,幸甚
贴黄〕乞留御府,燕閒之间,详赐省览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原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