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苏公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五
师道启:散从还,辱书,伏承经暑起居万福
师道奉亲如昨,惟方托芘赖,复尔违阔不能不动念耳。
盖士方相从时莫知其乐,及相别不为难,至其离居穷独默默自守然后相从之乐,相别之难也。
士方少时未来日长,视天下事意颇轻之,亦易为别
至其迟莫,数更离合,又以为难。
此盖志与年衰顾影惜日,畏死而然耳。
太傅尝谓中年以来一与亲友别,数日作恶
谢公江海之士,违世绝俗乃其常耳,顾以别为难者,岂酣于富贵而习于违顺也耶
由是观之,以别为难,皆非士之正也,士亦安能免此,当以老为戒,以富贵为畏耳。
承谕人须而后知,诚如来示。
知人未易未易之中又有甚难。
范文正王荆公长于君子,短于知小人,由今观之,岂特所短,正以反置之耳。
古之所谓腹心之臣者,以其同德也。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荆公以巧智之士为腹心,故王氏之得祸大也
狙诈咸作使矣,未闻托之心腹也。
夫君子无弃人,巧智之士亦非可弃,以为手足可也
耳目不可,况腹心乎?
盖势在则欺之以为功,势同则夺之以自利,势去则背之以违害
使之且难,况同之乎?
无德而智,以智营身,而不及事,智之所后不得不欺以卫身也。
天下之事,又岂巧者之所能乎?
终始不相负,非由义畏义耳。
势在而不负,岂真不负耶?
末疾偏废不害为生膏肓之溃,吊之可也,常窃悲之。
故谓知士当如范公,用士当以王公为戒也。
不审阁下以为如何
近见赵承议说得阁下书,欲复伸理前所剥文广狱事,闻之未以为然。
窃谓阁下不出此,而愚虑所及,亦不能忍也。
君子之于事,以位为限居位不言不可去位而言则又不可
其言之者,义也;
其不言者,亦义也。
阁下前为颍州,言之可也
今为扬守,而与颍事,其亦可乎?
岂以昔尝言之而不置邪?
取胜之道也,近岁士大夫类皆如此以为成言,而非阁下之所当为也。
不公言而私请之,又不如已也。
天下之事,行之不中理使人不平者,岂此一事阁下岂能尽争之耶?
争之岂能尽如人意耶?
徒使呫呫以为多事耳。
常谓士大夫天下不平之事,不当怀不平之意。
平居愤愤切齿扼腕,诚非为己;
一旦当事而发之,如决江河,其可禦耶?
有过覆溺之忧。
前日王荆公司马温公是也
夫言之以行义耳,岂如冯妇攘臂下车,取众人一快耶?
窃谓阁下不出此,而宁一陈之,以效其愚耳。
秋益高,惟为朝重慎不胜区区
师道再拜(《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又见《皇朝文鉴》卷一二○,《崇文古诀》卷三一,《八代四六文钞》第三四册,《王文公年谱》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师道再拜:原无,据马刻本库本备要本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