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蔡司空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六、《云溪居士集》卷二四
某尝读《中庸》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
古之明王有令政于天下者多矣,孔子独取文武以为说者,法度大备百世无以加之也。
帝王之法,自伏牺氏肇始开端而后圣人有兴造。
神农太昊少昊高辛至于陶唐氏之时,其体乃底于成全故称陶唐氏之盛,曰:「惟天为大,惟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有文章」。
虽然,体则成矣,应变适时之用,犹未也。
更虞涉夏,践商迄周,事异时移,人非物改,污隆俛仰险易淳漓,有简有繁,一文一质,而世故之变始尽矣,应变之用始备矣
后世虽有来者不能于此也,故曰:「商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商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又曰:「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从周」。
帝王制物无不备而足以为后王法者,莫尚于成周,故孔子祖述宪章文武
成周之政,自都城以达四方,由官府以逮邦国本末小大莫不备具,而庠序之教,人材之务,尤在所谨。
是故天子辟雍诸侯泮宫弦诵之室遍于海内教养之术备及书数原省之制详以岁月,故能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备成之会,成文武之业,以极太平之盛,俾后世无以加之者成王周公之力也。
成王周公不得致其道;
周公成王不能底其绩,故古之人称成王曰「太平君子,能持盈守成」。
周公曰「其达孝矣乎
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夫乘备物之运、讲明良之会而后成者,必得重熙累洽光明盛大之时,圣君贤相同心一德然后能举而行之,有一不然未易拟议
孔子赞述其事,载之方策非不明且详矣,然而旷世历年如此之久,曾未闻有作兴者,德不足而道未易明也。
汉明帝为之勤矣,既其文,未既其实
唐文皇慕之笃矣,得其末,不及其本。
汉唐之盛莫能庶几梗概,又况苟安粗定日不暇给时乎
呜呼
时之难遇而道之不易见也如此,数千百岁之间一遇而见之者,其可不自喜而知幸乎!
恭惟国家自建隆以来明圣继作积德累功昭事上帝宠绥下民日月光华,百五十馀岁矣。
三代之隆,未有若此其盛也。
熙宁初奋然文武之道作新天下时则有若荆国文公相之,辩斥流俗发明妙微神谟圣烈,丕显光大
崇宁改元睿谟骏发遴选辅相图回大猷
司空仆射相公高才硕德茂实雅望简在宸衷,入秉钧政,修荆国之旧,任周公之重,朝夕献纳,以继神考之志、述神考事为先务方策所载文武之政,罔不修举
庠序之教达于海隅县邑之远小,作成之政至于字书图画致曲所谓千载一时不世遇之嘉会也。
不揆簿书之暇,尝有志小学,窃自以为圣人制作六艺之事,莫不本之性命而原于道德,能达兹理,然后尽其妙。
因集前人之馀论,参以所学,作《书说》十三篇,书之简以备遗忘,俟博达君子质问而求益焉。
仰惟朝廷黉宇,建官司以是训迪士类作新人才
有识所宜夙兴夜寐专心致志以副上之长育,有闻者所宜竭尽底蕴、效其术业以备上之采择也。
苟为默默退缩于隐隘之地而不知奋,是自弃不世遇之嘉会也,可不惜哉!
前日不量疏贱,辄缮写其书,恭诣阙下投进。
谨用编录副本,并诵所以进书之说,俯伏钧屏尘献。
伏惟高明特赐幸察
干冒威严下情战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