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曹鉴秀才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六、《潏水集》卷四
承问先后之序,此儒者论之《序卦》详矣。
盖《序卦》之说,皆人事也。
圣人为世立法,当只以人事言,若其异说奥秘,卦与《系辞未尝显言苟得闻其说,亦于经中可见其端。
昔有郑明微,江南人,数见于京师,尝谈其一二,诘之甚秘,熟察之,乃用此以修鍊御气者。
又曰:今八卦之位乃周人所置之位,卦岂一定其位而不易哉?
移易其位,方可穷万世万物所以谓之《易》也,《易》之为用大矣神矣,岂一端已哉!
卦以阴阳相配,其理未易说,至于历之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皆以阴阳,是犹一昼则有一夜也。
万物芸芸,皆出于阴阳岂有外阴阳者欤?
问:「负且乘,致寇至」,《解》之六三也。
乘九二负九四,不应上六以招吝之谓也,而《系辞》曰:负者小人之事,乘者君子之器,以小人君子之器,致寇至。
又「公用射隼高墉之上,出而有获」者,《解》之上六也。
非隼之所止也,六三处下,卦之上高墉也,履不当位,犹隼失所止也。
上六动之极,除六三之邪佞而无不利故有获也,而《系辞》曰: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以动而不括,出而有获。
此《系辞》与二爻之义不同,何也?
曰:此所谓左右逢其原也。
若「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谓可与言《诗》,亦谓能推广其意。
孔子尝曰:「六言六蔽」。
又曰:「学则不固」。
蔽固则滞而有所废,《系辞推广卦爻之义,周流不可,此故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也。
昔郑公子曼满求为卿,王子伯廖曰:「无德而贪,其在《易》,《丰》之象也」。
夫《丰》明盛之时,上六以阴居阴,幽闇之甚,故有「丰其蔀」之象。
伯廖引以罪曼满之贪,斯时亦能推《易》之意,又况圣人之于《易》乎?
夫非止于《易》也,于他经中断章取义亦多矣,如《左传》、《孝经多引诗》句證其事者是也
问《复》则不妄,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此《复》也;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妄作凶,此不妄也。
问:《乾》卦其爻何以皆九,《坤》卦何以皆六?
曰:《易》曰「参天两地倚数」,一三五皆天数也;
二四皆地数也。
一三五乃九乾天也,故倚天之数,所谓参天也;
二四乃六坤地也,故倚地之数所谓两地也。
《易》之数皆以四营之。
九而四营之,故《乾》之策三十六,六爻二百一十有六;
六而四营之,故《坤》之策二十有四六爻一百四十有四
阴阳之策合而为三百六十,以当期之日也。
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阳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三十六,共六千九百一十二;
阴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二十四,计四千六百八。
阴阳合而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此所谓万物之数也。
又以阳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九数,计一千七百二十八;
阴爻一百九十二,每爻六数,计一千一百五十二。
阴阳合而为二千八百八十,以四营之,亦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此又是一法也。
问:伏羲始画八卦文王演之,止于六十四卦,何也?
曰:八卦伏羲自创意画之,乃太极两仪两仪四象四象生之,伏羲四象所生而画之耳。
既生八卦无所不具,故曰八卦成列而象在其中矣。
八卦互相重之,八八相因所以止于六十四卦也,非文王自出意而演之也。
考之《系辞》,垂裳天下治取诸《乾》《坤》,舟楫之利取诸《涣》,服牛乘马取诸《随》,臼杵之利取诸《小过》,弧矢之利取诸《暌》,宫室取诸《大壮》,葬以棺椁取诸《大过》,重门击柝取诸《豫》,书契取诸《夬》。
此尽在文王之前六十四卦知非始于文王也。
孔子言作《易》者知忧患,其文王之事,盖文王之于《易》,专取其济忧患之道,非谓重卦也。
若曰如《乾》之初,一变而为《姤》,二变而为《遁》,三变而为《否》,四变而为《观》,五变而为《剥》,六变而为《晋》,七变而为《大有》,八变归为《乾》,此乃《易》消息归游之说。
六爻自下而上,复自上变而下不止八变,亦不止六十四卦
又下三爻始则每爻一变,终则三爻共为一变,亦无是理。
文王未演以前,止有八卦,卦各止三爻安得六爻而成八变乎?
今且以《乾》卦一卦言之,以《乾》重之乃纯《乾》,以《坎》重之为《需》,以《艮》重之为《大畜》,以《震》重之为《大壮》,以《巽》重之乃《小畜》,以《离》重之为《大有》,以《坤》重之为《泰》,以《兑》重之为《需》,此所谓因而重之,引而伸之也。
馀皆类此所谓触类而长之也,故《系辞》曰八卦相错也。
问《乾》卦,曰:圣人德业也,于舜见之矣。
问《临》至八月有凶,曰:《临》与《遁》对,谓之八月者,此以周言也。
问彖何以言材,曰:彖者总论一卦之义也,一卦之义在一爻,任一卦之事,故曰材也。
若《比》卦之九五、《豫》卦之九四之类,皆一阳爻为众阴之主也。
若《同人》之六二、《大有》之六五之类,皆一阴爻为众阳之主也。
一爻不能尽,则二体以明之,若《噬嗑》曰「雷电合而章」,《丰》卦曰「明以动」之是也
然则可以主乎?
曰阴虽贱也,寡者众之所宗也,天下动贞一者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故曰观乎《彖辞》,思过半矣。
问:《系辞言制宫室,盖取诸《大壮》之象,《大壮》之象,乃曰「君子非礼勿履」,何也?
曰:《大壮》,《震》上而《乾》下,《震》木也,上栋之象,《乾》为圜为辟户,下宇之象也。
夫物壮则老,是惟不大不大则已,既大而壮,物莫与之,以礼制行,物莫胜也,乃能全其壮也。
本卦言其制行,《系辞言制器,故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问:《易》之众爻何其多变也?
曰:六爻相杂惟其时物也,刚柔杂居而以情变也,是故爱恶之相攻而吉凶生,远近之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利害生。
凡爻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远非其应而应之,不安其分也,皆悔且吝,此所以多变也。
或问:师出以律,何也?
曰:律者纪律纪律军政也,出师其政不立无有不败,苟或幸胜不可以为常,后必取败也。
今之说者,乃曰吹律以听军声,此出于《国语武王伐纣司马效胜负之说也。
审音卜吉凶则有之矣,遂以军师制事立法皆有轨,则犹乐之有律,是谓律法
军政无法何以行师
其馀皆不可以为治。
问《易》之《乾》、《坤爻辞,曰:《乾》阳也,君子也,欲其进也,刚之极则亦有悔;
《坤》阴也,小人也,不可长也,故其初已有坚冰之戒焉。
问《易》言智崇礼卑,曰:智能达乎形之上,礼惟行乎形之下者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烹饪之道,水在上而火在下也。
问:《易》曰「太极两仪两仪四象四象八卦」;
又曰「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又曰「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是三者皆言作卦之因也,何以不同
曰:《河图》所载,乃四象八卦也,仰观俯察远近取之,乃八卦所包之象也,《说卦备言之矣。
大衍之数,太玄之数,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天阳也,其数奇故二十有五;
地阴也,其数偶,故三十也。
五位相得而有合五十有五。
大衍之数五十,《易》曰「天下动贞夫一」,一者数之宗也,自一而为七,七而七因之,所以其用四十有九,虚其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