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知人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一、《乐静集》卷二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五
知人自信,知于人者信人
可以治天下则与之谋天下,道可以治一国则与之谋一国,器大者不拘之以苛细器小不责之以阔远,能者官其能,艺者食其艺。
使辨士不得以辞胜,才士不得以文乱,勇士不得以气激,智士不得以机合,贪士不得以利摩。
有德者居上无德者居下,有功者进,无功者退。
量材而授官,按法丽罪
师旷不可欺以声,离娄不可欺以色。
言之所举,意以得之,貌之所见,情已察之。
奸良憸壬毁誉是非无以逃于我;
陟降沮止废置予夺,亦无不自乎我。
知人自信者也。
无主,外无学好恶无别取舍无择故人观其倚而潜以应之。
倚于名高谀说之徒至,倚于厚利则聚歛之徒至,倚于法术刻核之徒至,倚于计数谲变之徒至。
美言献于前,重禄馈于后,使夫喜功易进,挟捭阖之谋,试揣摩之术,排击于必争之途,哗噪于并趋之地。
前之既入,后则却之,昔之既获,今则攘之。
名器可以饵取,威福可以意移。
此知于人而信人者也。
知人之君使人畏上之知而不敢为也,故势重而威专;
知于人之君使人唯恐不为自侈,故势轻而威夺。
凡此两者,治乱之所系,而人君之所察者也。
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
然则知人之本,未始不先乎知言也。
天下无事则欲言者息,天下有事则不能言者出,故以择人,以人责事,虽不能废也。
乎经大事,兴大利,举偏而补弊革旧而造新,此必有趋变之功也。
乎明宪度,谨禁令,犯义者黜,犯刑者诛,此必有制法之功也。
乎节财用阜通货贿,使公私无不足之患者,此必有富国之功也。
乎修车马,备器械,选将厉士,使敌人不敢加兵,此必有强国之功也。
稼穑有政农功有时,竭人力,尽地利,此必有养人之功也。
乎明道德,达礼乐,人无贤不肖,才无愚智学则成,不学则弃,此必有教人之功也。
然许人以可用,则不可用者无以知;
臆人以不能,则能者无以见。
因而任之,使自事之;
因而与之,使自举之。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者赏;
不当其事,事不当言者诛。
大臣不能为朋党之助,左右不能为先容之助,士大夫不能为游谈之助,贤不肖是非之迹循其后之而已穷矣。
故好诬者不能谮言则不实之罪随之;
好匿者不能隐言则不忠之罪随之;
好大不能侈言惑众之罪随之;
好毁者不能谮言蔽贤之罪随之。
度其诚可,诚不可言则止,知其不可罔,而名实不可掩也。
昔者齐威王大夫即墨毁言日至使人即墨,则田野辟,人民给;
大夫治阿誉言日闻使人视阿,则田野不辟人民贫苦
故召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召阿大夫烹之堂下
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而务尽其诚。
虽然,此知言者也。
此以责人之功,未足尽人之才,尽人之才惟圣能知之。
人之才于此于彼,各有所也,不害其所而用其所不能,则所者悦于见知,而所不者终不敢以非其才而自处
唐太宗常谓高士廉临难易节,而所乏者骨鲠
唐俭出言可喜,而未尝一言国家事;
杨师道自能无过,而懦不更事
长孙无忌应对机敏,而攻战非所善;
岑文本敦厚谋长经远刘洎坚正而其有益马周敏锐褚遂良竭诚依人
太宗知此数人之才而用之,数人者亦莫不尽心以应上。
使夫圣不足以通人,知不足以物,畴克之哉!
故知人者始于试人,而终于尽人之才。
凡此者出于圣王独见,非下之所能为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