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衣怀禅师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宝晋英光集》卷七、《辛丑消夏记》卷一
佛以一法接二乘,离则法生,合乃法尽。
拘法则小作游戏,去法则大用纵横。
是以二乘有果,果自念生。
一法无殊,殊因惑起。
不昧因果,则法存性在;
不證因果,则法灭性空。
故大能仁去罪忘心,留果不證。
去罪忘心,故恶生无所;
留果不證,故异类可行。
所以寒影对空,红炉点雪,如如不动,金体相呈者也。
雪窦禅师释迦正宗,仁铣巨派。
有嫡子义怀者,温州乐清陈氏,以渔为业。
母梦星陨于庭,因而有娠。
生而异禀,每求出家,欲往投师。
神先告梦曰:「法王来也」。
翌旦师至,众咸异之。
尝在双林闻讲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师乃问曰:「既无所住,何处生心」?
讲师叹曰:「此非吾义学能解,汝必大禅宗,速须求度」。
遂诣京师景德寺落发。
于稠人中遇言《法华》,抚师背曰:「云门临济去」。
已而一钵游方,诸方毕到。
头角既露,将徒已多。
远诣显公,请执下事。
尝入室,显公曰:「恁么也」?
「不得不恁么也」。
「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
师拟对,显公便打推出。
翌日天寒,水桶堕地,廓然大悟,通身汗流,遂入室投机。
显公觉师举止异常,向前搊定叫贼。
师两手托开,珍重便去。
无为军崇寿寺出世,导人香烟,信传法乳,恩立举扬。
曰:「雁过长空,影沉寒水。
水无流影之心,雁无遗踪之意。
若能如是,方解异类中行」。
显公闻之,令书于塔下,谓众曰:「此大吾宗矣」。
琅琊觉禅师并主化大行,每指学者曰:「怀公古佛,可去问看」。
一旦示疾,山谷昼鸣,林木色皓,师谓门人智才曰:「吾今行矣」。
为说偈云:「红日照扶桑,白云封华岳
三更过铁围,拶折骊龙角」。
智才曰:「复有何事」?
师扣枕三下,推枕便行。
住世七十二年,僧居四十六腊,时治平元年九月二十五日也。
若夫太山倾颓,四众堕泪,十八变已,三昧火生,坚固坠空,窣堵涌地,皆陈迹也,何足道哉?
凡应现楂林、投子、崇寿、兴教、杉山、景德、天衣等八刹,其接物利人,忘身忍辱,既得古佛之密迹,皆极如来之善行。
所谓万缘无漏,故得四众归心,王臣护持,天人瞻仰者也。
其嗣法者不可胜纪,而智才实其首。
法存、宗本、重元、若冲法秀应夫智。
其高弟宗本、弟子□□、善本与其师及法□□。
一旦,师孙仲宣会集云游衲子,林下相逢,谓襄阳漫仕曰:「如来数百万言,皆真实谛。
假托一语,人有眼目。
盖道缘伪丧,派逐滥澌。
各道所闻,愿刊乐石。
子其执笔,为我直书」。
芾曰:「然」。
南岳二碑,曹溪四碣,备述厥德,稽首赞云:
稽首皈依无上尊,清净圆满千亿化。
三身俱现立法祖,一法不立即如来。
示现有渐缘慈悲,慈悲本不为佛祖。
佛祖不立无皈依,所以三身开后觉。
寥寥千古古佛远,堂堂此身即古佛。
众生不昧本来心,此是古佛行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