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庆禅师塔铭元祐五年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九、《淮海集》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师讳昭庆字显之俗姓林氏泉州晋江人也。
少跅弛,以气自任,尝与乡里数人相结为贾,自闽粤航海道,直抵山东,往来海中者十数年,资用甚饶。
皇祐中祀明堂恩,度天下僧。
师为儿时,父母尝许为僧,名隶漳州开元寺籍。
至是辄谢诸贾,以财物属同产,使养其亲,徒手入寺,毁须发,受具戒,乡人异之。
居无何,谓其曹曰:「出家儿当寻师访道,求脱生死,若匏系一方,乃土偶人耳」。
遂去开元,遍参知识。
禾山才禅师会中,因看风幡话,忽然有悟,以为道妙尽于此矣。
及见黄龙惠南禅师,示以佛手驴脚因缘,辄漫不省。
因服役左右,数年不去,始尽得黄龙之道。
故师后出世,法嗣黄龙云
熙宁中淮南,往来广陵、天长、高邮之间,三邑之人,见师如旧相识,莫不靡然心服,愿为弟子,而高邮之人,遂以乾明请师出世。
师凡三住道场,初高邮之乾明,次乌江之惠济,最后广陵之建隆。
惟惠济僻在深山中,地有汤泉,人迹罕至,心乐居之。
乾明建隆,皆为檀越士大夫所彊,遁去不获,非其好也。
师所得法,广大微妙,又学术无不通达。
其为人法,或以经论,或以老庄,或以卜筮,或以方药,下至种种一切俗谛之事,随其根器,示大方便,不独守古人言句而已。
自唐以来,禅家盛行于世者,惟云门、临济两宗。
是时云门苗裔,分据大刹,相望于淮浙之上。
临济之后,自江以北,惟师一人。
故云门之徒或不以师为然,师闻而笑曰:「此吾所以为临济儿孙也」。
晚岁多病,谢住持事,寓止高邮醴泉法嗣处安会中。
一日,召安师及诸禅者,以偈两首示之,明日饭后,奄然归寂,实元祐四年八月十六日也。
俗寿六十三,僧腊四十一。
其徒智勤等二十有二人,与广陵檀越奉师灵骨归,建陵,起塔而葬焉。
明年,智潭自广陵京师,乞铭于某。
呜呼,始师出世,某之外舅故潭州宁乡县主簿徐君赓,实为檀越首。
及师在惠济,某尝从故龙图阁直学士孙公觉莘老钱塘僧道潜参寥,访师于汤泉山中。
乌江,则今承议郎阎君木求仁也。
高邮士大夫孙、阎诸公皆参问于师,而为役之久,缘契最深者,殆莫如某。
然则铭师之塔,某何敢辞?
乃为铭曰:
呜呼我师,法妙难思,与物并作,而不磷缁
经论老庄,卜筮方药,是皆黄龙,佛手驴脚。
我从中證,决定无疑,非迁陀客,当大笑之。
山河既露,水鸟又谈,能事毕矣,汝复何参
少贾之雄,老禅之伯,求其异相,亦不可得。
有冈昆崙,南直海门,尽未来际,我师长存。